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叹
作者: 刘克庄
方喜凤箫吹协律,
忽惊鸾镜黯无光。
入君怀袖初蒙幸,
着主衣裳外不忘。
陌上野游多薄幸,
闺中婉娈有刚肠。
落花满地无人扫,自是春来懒下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从欢愉的音乐中突然感受到的失落与惆怅。起初对凤箫的乐声感到愉悦,但转眼又被鸾镜的黯淡所惊扰,似乎寓意着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诗人在怀中得到的温暖和恩宠让他感到幸福,但外面的世界却令人失望。诗中提到的野游和闺中情感,反映了世事的薄幸与人情的复杂。最后一句“落花满地无人扫”,则暗示着春天的懒散与无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注释:
字词注释:
- 凤箫:一种古代的笛子,常用来伴奏。
- 鸾镜: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美好与光辉,暗指美好的事物失去光彩。
- 幸:指恩宠、宠爱。
- 婉娈:指温柔多情的女子。
- 别离的意象:反映了人情冷暖。
典故解析: 本诗用凤箫与鸾镜的对比,表现了乐与悲的交织,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子翚,号石屋,宋代诗人、词人,因其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而被后人所推崇,风格多样,既有清新自然之作,也有哀婉之词。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个人情感,寄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有叹》是一首充满感情与深思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开头部分,诗人从凤箫的悦耳声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却随即被鸾镜的黯淡所惊醒,这种强烈的情感对比使得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诗中“入君怀袖初蒙幸”一句,流露出对珍惜情感的渴望,而“着主衣裳外不忘”则表明了对外界的关注与不安,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接下来的“陌上野游多薄幸”与“闺中婉娈有刚肠”,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野外游玩与闺中情感的思考,仿佛在说即使生活中有美好的瞬间,也难以掩盖生活的薄幸与无常。最后一句“落花满地无人扫”,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更寓意着人生的无奈与时光的流逝,令人感慨不已。
整首诗通过音乐与自然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惋惜,体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情感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方喜凤箫吹协律:诗人最初因凤箫的音乐而感到愉悦,意指生活的美好。
- 忽惊鸾镜黯无光:突然被鸾镜的黯淡所惊扰,暗指美好的事物短暂。
- 入君怀袖初蒙幸:在情感中感受到恩宠与温暖,表示对幸福的追求。
- 着主衣裳外不忘:即使在内心的幸福中,也不忘外界的变化,反映复杂的情感。
- 陌上野游多薄幸:在大自然中游玩,却感受到生活的薄幸,表明人情冷暖。
- 闺中婉娈有刚肠:在闺房中也有坚韧之心,展示了女性的情感深邃。
- 落花满地无人扫,自是春来懒下堂:春天来临,却无人打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
修辞手法:
- 对比:凤箫与鸾镜的对比,展示了情感的突变。
- 拟人:将落花与无人扫的情景赋予人性,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象征:落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的消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表达了在美好与失落之间的矛盾与挣扎,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珍贵情感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箫:象征美好与愉悦的事物。
- 鸾镜:象征美好的失落与短暂。
- 落花:象征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方喜凤箫吹协律"中,“凤箫”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花
- C. 一种鸟
-
"落花满地无人扫"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无奈
- C. 愤怒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有叹》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前者更强调对现实的感慨,而后者则多了一份柔情与细腻。两者都反映了女性在不同环境下的情感与思考,展示了宋代文学的丰富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