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七夕游莲荡作)》
时间: 2024-12-29 03:49: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破波光如镜,三翼轻舟。对雨余重岩叠嶂,何妨影堕清流。望芙蕖渺然如海,张云锦掩映汀洲。出水奇姿,凌波艳态,眼看叶弄新秋。恍疑是金沙池内,玉井认峰头。花深处,田田叶底,鱼戏龟游。正微凉西风初度,一弯斜月如钩。想天津鹊桥将驾,看宝奁蛛网初抽。晒腹何堪,穿针无绪,不如溪上少淹留。竞笑语追寻惟有,沈醉可忘忧。凭清唱,一声檀板,惊起沙鸥。
白话文翻译:
波光荡漾如镜,三只翅膀的轻舟在水面上滑行。面对雨后重重的山岩,何妨让自己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水流中呢?远望芙蕖如同渺渺大海,五彩斑斓的云彩映衬着堤岸。出水的奇特姿态,凌波的艳丽姿势,眼前看到的是新秋的荷叶随风摇动。恍惚间仿佛置身金沙池中,玉井边认得山峰的顶端。花丛深处,田田的荷叶底下,鱼儿嬉戏,乌龟游动。此时微凉的西风刚刚送来,弯月如钩悬挂在空中。我想着在天津的鹊桥即将驾临,看到宝奁中的蛛网刚刚被抽走。晒太阳的肚子何其无奈,穿针引线无从下手,不如在溪边稍作停留。各自欢笑追寻,唯有醉酒能忘忧。凭着清唱,一声檀板声响,惊起了沙鸥。
注释:
字词注释:
- 破波光如镜:破波的水面光滑如镜子。
- 三翼轻舟:形容轻快的小船。
- 影堕清流: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水流中。
- 芙蕖:指荷花。
- 凌波艳态:在水面上轻盈的美态。
- 田田叶底:形容荷叶广阔而平整的样子。
- 斜月如钩:指弯弯的月亮像钩子一样。
典故解析:
- 天津鹊桥:指七夕节时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象征爱情和团圆。
- 宝奁蛛网:形容珍贵的事物刚刚被揭开,寓意期待与惊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为主题,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七夕节,诗人游览莲荡,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节日的氛围,从而引发对爱情与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多丽》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优美,更深刻体现了诗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与思考。诗中以“破波光如镜”开篇,水面如镜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三翼轻舟的意象则传达出轻快愉悦的心情。接下来的景象描写,构建了一幅七夕佳节的美好画面,雨后的重岩叠嶂与荷花相映成趣,形成了一种静谧而浪漫的氛围。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想天津鹊桥将驾”引出七夕的主题,表现出对牛郎织女相会的美好期待。此时“斜月如钩”不仅是景物的描写,更是对即将来临的团圆之夜的憧憬。最后,诗人通过“沈醉可忘忧”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强调了在美丽自然中忘却烦恼的愉悦感。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七夕节时的心情与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传递出一种浪漫而又清新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破波光如镜:描写水波荡漾,清澈如镜,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好。
- 三翼轻舟:轻舟在水上轻盈地划行,暗示着快意与自由。
- 对雨余重岩叠嶂:雨后的山岩重重叠叠,形象地展现出自然的壮丽。
- 何妨影堕清流:不妨让自己的影子映入清流,表现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望芙蕖渺然如海:远望荷花,仿佛看到了浩瀚的大海,寓意深远。
- 张云锦掩映汀洲:五彩的云彩映衬着小洲,形成美丽的自然画面。
- 出水奇姿,凌波艳态:荷花出水,姿态奇特,美丽动人。
- 眼看叶弄新秋:眼前看到秋天的荷叶轻轻摇动,表现出时光的流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破波光如镜”,将水面比作镜子,生动形象。
- 拟人:“鱼戏龟游”,赋予鱼和龟以生动的形象,增强了画面的活力。
- 对仗:“田田叶底,鱼戏龟游”,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爱情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清新、浪漫的情感基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波光:象征宁静与和谐。
- 轻舟:代表自由与快意。
- 芙蕖:象征纯洁与爱情。
- 明月:暗示团圆与思念。
- 西风:传达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破波光如镜”形容的是: A. 水面清澈如镜子 B. 山岩重重叠叠 C. 月亮如钩 D. 荷花如海
-
诗中的“天津鹊桥”指的是: A. 一座桥 B. 牛郎织女相会的桥 C. 一种节日 D. 一种花
-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了团圆的期待? A. 斜月如钩 B. 田田叶底 C. 驾舟游玩 D. 鱼戏龟游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商隐《夜泊牛津》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多丽》和李白的《庐山谣》,可以看到两者都展现了自然之美,但《多丽》更侧重于对爱情的描绘,而《庐山谣》则强调壮丽的山川和个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深入理解《多丽》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并在互动学习中加深对诗词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