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仓作呈叔能同官》
时间: 2024-12-29 03:44: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盐仓作呈叔能同官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平生懒作子公书,
俯首铨曹一纪余。
第有神驰招隐馆,
久无梦到承明庐。
文字真宜覆酱瓿,
技能只合服盐车。
清才弗悟亦尘役,
早晚促君登石渠。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懒得写信给你,
低头在官场上混了十几年。
只希望能快点去隐居的地方,
可我已经很久没有梦见承明的庐山。
写的文字倒是可以用来盖酱罐,
我的才华只适合推着盐车。
即使有清白的才华也难免被世俗所累,
总有一天会催促你去登上高官的位置。
注释:
- 子公书:指的是孔子的书信,通常指代古人的信件。
- 铨曹:指的是官吏的选拔与任命机构。
- 神驰:心中向往、渴望。
- 招隐馆:隐居的地方。
- 承明庐:指的是一种理想的隐居地,出自道教文化。
- 覆酱瓿:盖住酱坛的意思,形容文字无用。
- 盐车:指的是低级的职业,象征自己的才能被埋没。
- 清才:清白的才华,意指有才华但未被重用。
- 石渠:古代著名的科举考场,象征着高官的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立方,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历任地方官员。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葛立方在官场工作多年后,感到对官职的厌倦与对自由隐居生活的渴望。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此诗以平淡的语调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隐居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己状况的幽默自嘲,展示了对世俗功名的淡然态度。第一句“平生懒作子公书”,既表明了作者对书信的懒惰,也隐含着对官场交际的厌倦。接下来的“俯首铨曹一纪余”则透露出他在官场上的屈从与无奈。
而“第有神驰招隐馆”一句,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显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后的“久无梦到承明庐”,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他对理想隐居地的向往,甚至已经很久没有梦见了,这样的失落感令人心痛。
整首诗的最后两句“清才弗悟亦尘役,早晚促君登石渠”更是以对比手法,揭示了有才华的人在世俗中的无奈和被迫。诗人在幽默中流露出无奈与失落,表现出一种对世俗价值的质疑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懒作子公书:表达了作者对写信的懒惰,暗示对官场交际的厌倦。
- 俯首铨曹一纪余:反映在官场上低头工作的经历,时间的漫长与无奈。
- 第有神驰招隐馆: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心中渴望逃离尘世。
- 久无梦到承明庐:感叹已久未梦到理想中的隐居地,体现梦想的遥远。
- 文字真宜覆酱瓿:自嘲自己的文字无用,形象地表达出对自己才华的不满。
- 技能只合服盐车:暗示自己的才华仅限于低级职业,隐喻对自身才能的无奈。
- 清才弗悟亦尘役:即使有清白才华,也难逃世俗的束缚,思考个人价值。
- 早晚促君登石渠:指向未来,暗示即将被迫回到官场,追求功名。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覆酱瓿”比喻自己的文字无用,用“服盐车”形容自己的才华被埋没。
- 对比:在“清才”和“尘役”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自嘲:全诗透出一种自嘲的气息,表现出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用幽默的自嘲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公书:象征着古代的理想与道德。
- 招隐馆:隐居的理想之地,象征着自由与安宁。
- 承明庐:道教文化背景下的理想隐居之所。
- 盐车:象征低级职业与被埋没的才华。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展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平生懒作子公书”中的“子公”指的是: A. 孔子
B. 老子
C. 荀子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承明庐”象征着: A. 官场
B. 隐居生活
C. 书信
D. 世俗名利 -
“清才弗悟亦尘役”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 有才华的人不需要努力
B. 清白的才华也无法逃避世俗的束缚
C. 所有才能都是无用的
D. 世俗生活是最理想的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 - 陶渊明
- 《饮酒》 - 陶渊明
- 《秋夕》 - 杜甫
这些作品均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反思,风格与葛立方的这首诗相似。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与《盐仓作呈叔能同官》:两者均反映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归园田居》更直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而《盐仓作呈叔能同官》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官场的厌倦与自嘲。
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理解诗人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和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选编与研究宋代诗歌的经典著作。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提供古诗词的解析与背景知识。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 - 研究陶渊明及相关隐逸文化的书籍。
这些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