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与德粲同之温陵谒大智禅师医作四小诗送》

时间: 2025-01-06 05:38:48

六年别故山,松笔故无恙。

此身已天涯,飘走复何向。

清源老翳师,砭楼出投状。

勿辞一往勤,挹彼上池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年别故山,松笔故无恙。此身已天涯,飘走复何向。清源老翳师,砭楼出投状。勿辞一往勤,挹彼上池涨。

白话文翻译:

六年来离开了故乡的山,松树依旧无恙。我这身体已经漂泊到天涯,不知还要飘向何方。清源的老翳师,在砭楼上投下状纸。不要推辞一往无前的勤奋,汲取那上池的水涨。

注释:

  • 故山:指故乡的山。
  • 松笔:比喻松树,因为松树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不拔。
  • 天涯:极远的地方。
  • 清源:地名,指清源山。
  • 老翳师:指老禅师。
  • 砭楼:古代用于治疗疾病的楼阁。
  • 投状:指投递文书或状纸。
  • 挹:汲取。
  • 上池涨:比喻智慧或知识的增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的作品多涉及历史、文学评论,以及个人感悟。这首诗是他在外漂泊多年后,访问清源山大智禅师时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禅师智慧的向往。

创作背景: 洪迈在宋代是一个多产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个人经历。这首诗是在他长期离乡背井后,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禅宗智慧的追求中创作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故乡的松树和自己的漂泊,表达了诗人对稳定和归宿的渴望。诗中的“清源老翳师”和“砭楼出投状”描绘了诗人对禅师智慧的向往和对精神寄托的寻求。最后两句“勿辞一往勤,挹彼上池涨”鼓励自己不懈努力,汲取智慧,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年别故山,松笔故无恙。”:诗人离开故乡六年,但故乡的松树依旧健康,象征着故乡的稳定和不变。
  • “此身已天涯,飘走复何向。”:诗人自己却漂泊到天涯,不知未来何去何从,表达了迷茫和不安。
  • “清源老翳师,砭楼出投状。”:诗人访问清源山的禅师,寻求精神上的指引和帮助。
  • “勿辞一往勤,挹彼上池涨。”:诗人鼓励自己不懈努力,汲取禅师的智慧,如同汲取上池的水一样。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松笔”比喻故乡的松树,用“上池涨”比喻智慧的增加。
  • 对仗:“六年别故山”与“此身已天涯”形成时间与空间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禅宗智慧的追求,表达了在漂泊中寻求精神寄托和智慧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松笔:象征坚韧和不变。
  • 天涯:象征遥远和不确定。
  • 清源老翳师:象征智慧和指引。
  • 上池涨:象征智慧的增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松笔”比喻什么? A. 松树 B. 笔 C. 山 D. 书 答案:A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迷茫 D. 愤怒 答案:C

  3. “清源老翳师”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故乡 B. 智慧 C. 朋友 D. 敌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洪迈的其他诗作,如《容斋随笔》中的诗篇,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其他宋代诗人的漂泊诗,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探讨不同诗人对漂泊和归宿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洪迈诗集》
  • 《宋诗选注》
  • 《容斋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