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得雨》

时间: 2025-01-06 05:47:45

吾行田野间,吁嗟连数村。

千山收宿雨,豀作黄梅浑。

渐看风叶底,一洗龟坼痕。

余功初行客,稍压旱尘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道中得雨 洪迈 〔宋代〕

吾行田野间,吁嗟连数村。 千山收宿雨,豀作黄梅浑。 渐看风叶底,一洗龟坼痕。 余功初行客,稍压旱尘昏。

白话文翻译:

我行走在田野之间,叹息声接连传遍几个村庄。 千山之间,昨夜的雨水被吸收,溪水变得浑浊如黄梅时节。 渐渐地,看到风中的树叶下,雨水洗去了土地干裂的痕迹。 这场雨的余泽,对于初行的旅人来说,稍稍缓解了旱季的尘土飞扬。

注释:

  • 吁嗟:叹息声。
  • 宿雨:昨夜的雨水。
  • 黄梅浑:形容溪水因雨水而变得浑浊,如同黄梅时节的雨水。
  • 龟坼痕:土地干裂的痕迹,如同龟壳上的裂纹。
  • 旱尘昏:旱季时飞扬的尘土,使空气变得昏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的作品多涉及历史、文学评论,以及个人感慨。此诗反映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特别是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洪迈在旅途中遇到降雨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和对旱情的缓解的喜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降雨的喜悦和对旱情的缓解的感慨。诗中,“千山收宿雨”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雨水被山体吸收的情景,而“豀作黄梅浑”则进一步以黄梅时节的雨水来形容溪水的浑浊,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后两句“渐看风叶底,一洗龟坼痕”和“余功初行客,稍压旱尘昏”则通过对比雨前雨后的景象,展现了雨水对大地的滋润和对旅人的慰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行田野间,吁嗟连数村。” —— 作者行走在田野之间,叹息声传遍了几个村庄,表达了对旱情的担忧。
  2. “千山收宿雨,豀作黄梅浑。” —— 描绘了雨水被山体吸收,溪水变得浑浊如黄梅时节的雨水,形象生动。
  3. “渐看风叶底,一洗龟坼痕。” —— 通过风中树叶下的景象,展现了雨水洗去了土地干裂的痕迹,对比鲜明。
  4. “余功初行客,稍压旱尘昏。” —— 表达了雨水对旅人的慰藉,稍稍缓解了旱季的尘土飞扬,情感真挚。

修辞手法:

  • 比喻:“豀作黄梅浑”用黄梅时节的雨水来比喻溪水的浑浊。
  • 对比:通过雨前雨后的景象对比,展现了雨水对大地的滋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降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和对旱情的缓解的喜悦,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宿雨、黄梅浑、龟坼痕、旱尘昏。
  • 解释:宿雨指昨夜的雨水,黄梅浑形容溪水浑浊,龟坼痕指土地干裂的痕迹,旱尘昏指旱季尘土飞扬的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豀作黄梅浑”一句,用什么来比喻溪水的浑浊? A. 黄梅时节的雨水 B. 清晨的露水 C. 夜晚的霜 D. 春天的花露

  2. 诗中“一洗龟坼痕”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雨水洗去了土地干裂的痕迹 B. 土地变得更加干裂 C. 雨水带来了新的裂痕 D. 土地保持原样

  3. 诗中“稍压旱尘昏”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旱情的担忧 B. 对雨水的厌恶 C. 对雨水的喜悦 D. 对尘土的无奈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政治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洪迈的《道中得雨》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但洪迈的诗更侧重于对旱情的缓解的喜悦,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迈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洪迈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