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时轩》
时间: 2025-01-16 21:22: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时轩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图书堆里席凝尘,
聊与时轩作主人。
自恐谢安行不免,
谁言陶侃困无津。
东荣晓色高迎日,
南圃花光得占春。
想见戴侯风味胜,
轻弹珠玉到江滨。
白话文翻译:
在书籍堆积的地方,尘土堆积如席,只得与这时轩一起做主人。自己担心像谢安那样的隐士也难以逃脱,谁又能说陶侃那样的高士不会困于无路?早晨的阳光照耀着东边的繁荣景色,南边的花园里花光辉映,正好迎接春天的到来。想象戴侯的风雅才情,轻轻弹奏着珠玉之声直达江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席凝尘: 指书籍堆积如席,尘埃积聚,形象地描绘出书房的沉寂和冷清。
- 时轩: 指这个时代的书房或书屋。
- 谢安: 指东晋著名隐士谢安,因其清高隐逸而闻名,常被引喻。
- 陶侃: 指东晋名将陶侃,以勇猛著称,后世常用来标榜有作为的人物。
- 东荣: 指东方的光辉,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 南圃: 指南边的花园,寓意春天的美好与繁荣。
典故解析:
- 谢安与陶侃均为东晋时期人物,前者以隐士身份著称,后者是武将,二者的引用反映了作者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
- 戴侯: 指戴宗,古代著名的才子,以风雅和才情著称,诗中提及其风味,表明对文人雅士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南宋时期的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蕴含深刻的哲理,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之道对文学与人生的思考时,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与世俗生活的权衡,借书房中的景象引发对历史人物的联想,表达了对文化的敬重与追求。
诗歌鉴赏:
《题时轩》是一首通过对书房环境的描绘,引发对历史人物及人生哲理的思考的诗。开篇以“图书堆里席凝尘”点出书房的静谧与冷清,暗示作者对知识的渴求与对现实的无奈。接着,借谢安与陶侃的故事,引出对自己处境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
诗中“东荣晓色高迎日,南圃花光得占春”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面,象征着希望与重生,给人以美的享受。最后,作者通过对戴侯风味的想象,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彰显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书房为背景,蕴含了深刻的哲思与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读后使人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沉淀与精神的升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图书堆里席凝尘: 描述书房的沉寂,暗示知识的积累亦可能带来孤独。
- 聊与时轩作主人: 表现出作者对于书房的归属感,虽不为世人所知,但它是他精神的栖息地。
- 自恐谢安行不免: 自省与谢安相比,隐逸似乎也难逃世俗的束缚。
- 谁言陶侃困无津: 反问陶侃的成就与困境,强调无路可退的无奈。
- 东荣晓色高迎日: 描绘早晨阳光洒落,象征着新的希望与生机。
- 南圃花光得占春: 南边花园的美丽景象,带来春天的气息。
- 想见戴侯风味胜: 渴望戴侯那种风雅的生活情趣,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 轻弹珠玉到江滨: 最后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轻松地演绎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方式。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出现了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如“东荣晓色”和“南圃花光”,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使用“席凝尘”隐喻知识的积累与沉寂,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书房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文化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思考,深刻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图书: 象征知识与文化,体现了作者的修养。
- 尘: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沉寂,暗示对世俗的逃避。
- 东荣、南圃: 自然意象,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 珠玉: 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寓意着高雅的艺术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谢安”是以什么身份著称的?
- A. 文人
- B. 隐士
- C. 武将
- D. 商人
-
“东荣晓色高迎日”中的“东荣”指的是什么?
- A. 书房
- B. 春天
- C. 东方的光辉
- D. 花园
-
诗中提到的“戴侯”象征什么?
- A. 隐逸生活
- B. 文人雅士的风雅
- C. 世俗的困扰
- D. 战争的勇士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鹳雀楼》 王之涣
- 《春夜喜雨》 杜甫
诗词对比:
王之道的《题时轩》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出对孤独与理想生活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为直接,情感更为激烈,而王之道则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出一种沉静的哲思和对世俗的深刻反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王之道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