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傲吏战国士,著书漆园里。
遭时厌有为,乘运观无始。
礼乐嘲鲁儒,垂钓谢楚使。
托迹方外民,希心柱下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抱负与无奈。诗中提到的“傲吏”是指那些倚仗权势的官吏,而“战国士”则是指那些志向远大的士人。他们在漆园中写书,显得格外傲然。由于遭遇了不合时宜的环境,作者感到厌倦,选择在无始的时光中观望。对于当时的礼乐制度,他以讥讽的态度看待鲁国的儒生,并以钓鱼的方式来拒绝楚国的使者。最终,他选择隐居于外,寄托自己的理想于历史之柱,渴望得到历史的认可。
注释:
- 傲吏:傲慢的官吏,指那些自以为是的官员。
- 战国士:指战国时期的士人,富有理想和抱负。
- 漆园:可能指的是一种理想的书写环境,寓意高洁的志趣。
- 遭时厌有为:遭遇时代的厌倦,感到自己无所作为。
- 礼乐:指儒家所重视的礼仪和音乐。
- 鲁儒:鲁国的儒生,象征着传统的儒家思想。
- 垂钓:以钓鱼来比喻隐士的生活,拒绝官场的纷扰。
- 柱下史:历史之柱,隐喻着历史的长河与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区大相,明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关注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之时,作者通过个人的生活体验与感受,表现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咏漆园》是一首反映个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诗作。诗中开头以“傲吏战国士”引入,既展示了士人的高傲与自信,也暗含对当时官场的讽刺。诗人通过“著书漆园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漆园象征着一个理想的书写空间,代表了作者对知识与文化的追求。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厌倦,“遭时厌有为”表明其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无奈与失落。乘着无始的时光,诗人选择观望,表现出一种对历史长河的思考与感悟。
“礼乐嘲鲁儒”一句中,诗人对传统儒家礼乐的讽刺,表明了对当时知识分子虚伪态度的不满,接着“垂钓谢楚使”,隐喻着诗人希望以隐居的方式逃避官场纷争,寻求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隐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字句洗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傲吏战国士:通过对比傲慢的官吏与志向高远的士人,揭示诗人的价值观。
- 著书漆园里:漆园象征着理想的书写空间,体现诗人的文化追求。
- 遭时厌有为:表达对当下时局的不满与无奈。
- 乘运观无始:以“无始”指代历史的悠久,表现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 礼乐嘲鲁儒: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讽刺,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批判。
- 垂钓谢楚使:表达诗人对官场的拒绝与隐士生活的向往。
- 托迹方外民:寄希望于方外的隐士生活,渴望逃离世俗。
- 希心柱下史:希望自己的理想能够被历史铭记。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对仗、反讽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体现了对个人抱负的执着与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情感基调深沉而又清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漆园:象征理想和高洁的追求。
- 钓鱼:隐喻隐士生活与逃避官场纷扰。
- 柱下史:象征历史与传承,寄托诗人对理想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傲吏”指的是: A. 高傲的士人
B. 高傲的官吏
C. 隐士
D. 学者 -
“垂钓”在诗中象征: A. 享乐
B. 隐居生活
C. 追求名利
D. 参与政治 -
诗中的“漆园”是指: A. 一个地方
B. 一种状态
C. 一种理想
D. 一种情感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隐者》李白
诗词对比: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厌倦,反映了类似的主题与情感基调。李白的《庐山谣》则展现了对自然与自由生活的追求,两者在思想上有共鸣,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