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宵时雨赏宫梅,
恭请光尧寿圣来。
醉裹君王扶上替,
銮舆半仗点灯回。
白话文翻译:
在元宵节的雨中,欣赏宫中的梅花,
恭敬地邀请光尧和寿圣来到这里。
醉意朦胧中,我扶着君王走上前去,
銮舆一半的车仗在点灯的途中回转。
注释:
- 元宵:指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 宫梅:指的是宫内栽种的梅花,象征着高洁和美丽。
- 光尧:指的是古代的帝王尧,象征着明德和治国的贤明。
- 寿圣:可能指的是祝福长寿或神圣的存在。
- 醉裹:形容因醉意而有些迷糊的状态。
- 銮舆:古代皇帝的车驾,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 点灯:指在元宵节期间点亮灯笼,象征着团圆和喜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皇后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因其在宫廷中生活,诗作多以宫廷生活为题材,具有独特的女性视角。她的诗风常常融合了优雅与细腻,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
创作背景:
《宫词》创作于元宵节之际,表现出对节日的喜庆氛围以及对皇帝的恭敬之情。诗人在雨中欣赏梅花,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体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庄重。
诗歌鉴赏:
《宫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元宵节的独特氛围与宫廷生活的奢华。第一句“元宵时雨赏宫梅”即以生动的场景描写引入,营造出一种雨中赏梅的意境,既有节日的热闹,又有清新的自然之美。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雨水则增添了一丝柔情与诗意。
接下来的“恭请光尧寿圣来”,诗人用恭敬的语气邀请光尧与寿圣,显露出对君王的崇敬与期盼,体现了皇后的温婉与智慧。而“醉裹君王扶上替”则描绘了在醉意中扶持君王的情景,浓厚的情感流露出一种依恋与柔情,彰显出诗人对帝王的深厚感情。
最后一句“銮舆半仗点灯回”不仅描绘了元宵节中点灯的热闹场景,也寓意着团圆与美好的祝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元宵节的欢乐与宫廷生活的雅致,提升了诗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元宵时雨赏宫梅:
- 春节过后,正值元宵佳节,细雨纷飞中,诗人于宫中欣赏梅花,营造出诗意盎然的氛围。
-
恭请光尧寿圣来:
- 表达对帝王的敬意,期盼光明与长寿的象征人物莅临,体现出皇后的礼仪与文化修养。
-
醉裹君王扶上替:
- 描绘出醉意中,扶持君王的细腻情感,流露出对君王的尊重与爱慕。
-
銮舆半仗点灯回:
- 通过点灯的意象,展现节日的热闹与欢乐,象征着回归与团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醉裹”将醉意形象化,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相对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梅花、雨水与灯笼等意象交织,丰富了诗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元宵节为背景,表达了对节日的喜悦、对君王的尊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华丽与细腻情感,体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清高,寓意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 雨:象征着柔情与生命的滋润,增添了诗的清新感。
- 灯笼:象征着团圆与快乐,体现了节日的热闹氛围。
- 銮舆:象征着权力与威严,体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A. 吃月饼
B. 点灯赏花
C. 祭祀祖先
D. 放烟花 -
“光尧”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明德与贤明
B. 战争与胜利
C. 文化与艺术
D. 财富与权力 -
“醉裹君王扶上替”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独孤与悲伤
B. 依恋与温柔
C. 愤怒与抵抗
D. 自信与骄傲
答案:
- B. 点灯赏花
- A. 明德与贤明
- B. 依恋与温柔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宵一刻值千金》:李白的诗作,展现了对春夜的热爱与珍惜。
- 《静夜思》:李白的另一首经典诗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长恨歌》(白居易)与《宫词》均表现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但《长恨歌》更多地着重于历史与悲剧,而《宫词》则展现了宫廷生活与节日的欢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