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秋灵匹此宵期,万古传闻果是非。
免俗未能还自笑,金针乞得巧丝归。
白话文翻译:
在这秋天的夜晚,灵巧的配偶约定相会,万古流传的传说究竟是真是假。
我虽然不受世俗的约束,却仍然忍不住自我嘲笑,恳求那金针能够巧妙地把丝线送回。
注释:
- 三秋:指农历的秋季,代表着丰收和团圆的时节。
- 灵匹:指灵巧的配偶,多用于描绘天上的牛郎织女。
- 万古传闻:形容流传了很久的传说。
- 免俗:不受世俗的约束或影响。
- 金针:在古代,金针常用来做缝纫,象征着巧妙的手艺。
- 巧丝:指细长的丝线,形容织女手中的织物。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爱情故事。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这一典故反映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宋代女诗人,以才情和词作著称。她的诗歌多描绘女性的情感与生活,风格清丽而含蓄,常常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七夕节,正值牛郎织女相会之时,诗人借此节日表达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慨,体现了她对传统文化和爱情理想的认同与追求。
诗歌鉴赏:
《七夕口占》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牛郎织女的传说,揭示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世俗束缚的反思。诗中“灵匹”“此宵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期待与向往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七夕节的浪漫与神秘。尤其“万古传闻果是非”一句,既表现了对爱情传说的思索,又隐含了对爱情真伪的疑问,增添了诗作的深度。诗人虽然身处世俗,却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免俗未能还自笑”,显示了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一句“金针乞得巧丝归”更是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期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秋灵匹此宵期:在这个秋天的夜晚,牛郎织女相约相会。
- 万古传闻果是非: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究竟是真是假。
- 免俗未能还自笑:虽然我不被世俗所束缚,但仍然忍不住自我嘲讽。
- 金针乞得巧丝归:恳求金针能够巧妙地将丝线送回,象征着对爱情的期待与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爱情比作灵巧的配偶,表现出对理想爱情的向往。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果是非”引发对爱情真实性的思考。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反思与批判,展现了深刻的内心情感与对理想爱情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灵匹:象征着理想的伴侣,代表着美好爱情的期盼。
- 金针:象征着巧妙与灵巧,暗示着对爱情的期许。
- 秋天:象征着成熟与丰收,反映了人生的阶段与感情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灵匹”指的是什么? A. 灵巧的配偶
B. 秋天的到来
C. 世界的纷扰 -
“万古传闻果是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爱情的怀疑
B. 对世俗的反叛
C. 对生活的满足 -
诗人为何会“免俗未能还自笑”? A. 因为她感到孤独
B. 因为她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C. 因为她觉得自己很快乐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其背景与情感基调更为深沉。
- 《水调歌头》: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二者均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但主题与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朱淑真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女性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