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掩半月》

时间: 2025-01-04 10:07:06

霜月迎寒著意圆,横天云浪碍婵娟。

嫦娥未肯全梳掠,玉鉴先教露半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月迎寒著意圆,
横天云浪碍婵娟。
嫦娥未肯全梳掠,
玉鉴先教露半边。

白话文翻译:

霜冷的月亮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圆润,
横亘在天空的云彩阻挡了美丽的月亮。
嫦娥似乎不愿意将完整的月光展现,
玉镜(明月)先是让人看到一半的轮廓。

注释:

  • 霜月:指霜降时节的月亮,象征寒冷的季节。
  • 著意圆:刻意显得更圆,暗指月亮的圆润。
  • 横天云浪:横在天空的云浪,形象地描绘了云层的形态。
  • 婵娟:美丽的月亮,指代嫦娥。
  • 嫦娥:月宫中的仙女,传说中嫦娥是月亮的主宰。
  • 玉鉴:指明亮的月光,像玉石一样清澈。
  • 露半边:只露出一部分,暗示月亮未完全显现。

典故解析:

嫦娥的故事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她因吞下长生不老药而飞升至月宫,成为月亮的女神。诗中提到嫦娥和月亮,旨在渲染月亮的美丽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之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淑真,宋代女诗人,生于晚唐,性格才情出众,擅长写词和诗。她的作品多描绘女性情感,语言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秋冬之交,正值霜降时节,诗人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朱淑真的《云掩半月》通过描绘霜月的景象与云层的阻挡,巧妙地表现出诗人对美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诗的开头以“霜月迎寒著意圆”引入,描绘了寒霜中洁白的明月,展现出一种清冷而美丽的意象。第二句“横天云浪碍婵娟”则用生动的云浪形象,表现出月亮的隐秘与不可得,营造出一种美好却又遥不可及的氛围。

接着,诗人提到嫦娥,表达了她对月亮的眷恋。嫦娥的犹豫与不愿完全展现出月光,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保护。最后一句“玉鉴先教露半边”将月亮比作玉鉴,展现出月亮的光辉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月亮的缺失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思念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清丽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月亮的崇拜与对生活的感悟,富有哲理性与艺术性,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霜月迎寒著意圆:霜天的月亮在寒冷的夜空中异常圆满,形成了对比,表现出寒冷中的美丽。
    • 横天云浪碍婵娟:云层横亘在空中,遮挡了嫦娥(美丽的月亮)的容颜。
    • 嫦娥未肯全梳掠:嫦娥不愿意将月光完全展现,暗示了她的矜持与珍惜。
    • 玉鉴先教露半边:明亮的月光只露出一半,象征着不完整的美好与诗人的失落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玉鉴”,形象生动,增强了月亮的清晰感。
    • 拟人:嫦娥被赋予情感,使得月亮的描绘更具生动性。
    • 对仗: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意象分析:

  • 霜月:象征寒冷与清丽之美。
  • 嫦娥:代表着美丽与神秘,承载着人们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 玉鉴:象征光明与纯洁,预示着内心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月”指的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冬
    • D) 暖冬
  2. “嫦娥未肯全梳掠”中的“梳掠”意为?

    • A) 整理
    • B) 展示
    • C) 隐藏
    • D) 观察
  3.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月亮的崇拜
    • B) 对人生的感慨
    • C)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C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思乡之情;而朱淑真的《云掩半月》则更多地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两者通过月亮这一意象连接,却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提供了关于宋代诗词的全面分析。
  • 《古诗文赏析》:包含古诗的赏析与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