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六首 其四》
时间: 2025-01-19 20:50: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来时尽说长安乐,出门西向而笑。
半入云霄,半飘尘海,半在秋原残照。
欹斜乌帽。对冷月啼蛄,影形相吊。
此味辛酸,古人先我已尝到。
风云何限屠钓,叹行年廿八,已非英妙。
数折桑乾,一条虹彩,车骑喧喧争闹。
不如归好。共乌鹊南飞,听他低叫。
饱吃黄粱,拥衾眠一觉。
白话文翻译
我到长安时,尽说那里的快乐,出门向西方时忍不住微笑。
一半在云霄之上,一半漂浮在尘世海洋,一半在秋天的原野上余晖中。
我歪斜着乌黑的帽子,面对此时的冷月,听到虫鸣,影子和身形互相吊唁。
这种滋味辛酸,古人早已尝过。
风云无穷,人生如同屠钓,我叹息自己已年二十八,不再是英俊少年。
数次折柳桑,看到一条彩虹,车马喧闹此起彼伏。
不如回归故里,跟随乌鹊南飞,听它们低声叫唤。
吃饱了黄粱美梦,裹着被子睡一觉。
注释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乐土。
- 云霄:高空,象征理想与追求。
- 尘海:比喻世俗的纷扰。
- 欹斜乌帽:形象描绘,表达一种洒脱的态度。
- 啼蛄:指蝉鸣,象征清冷与孤独。
- 辛酸:经历的苦涩与无奈。
- 屠钓:比喻人生的艰辛,屠是杀生,钓是捕捞,暗示风云变幻。
- 桑乾:指春天的柳树,象征离别与思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铨(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曾任官职,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人情与景物。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蒋士铨的游历过程中,反映了他在长安的经历与对人生的感悟。诗中交织着对逝去青春的惋惜与对归乡的向往,展现了清代士人的情怀与思考。
诗歌鉴赏
《齐天乐六首 其四》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开头通过对长安的描绘,表达了对繁华的向往和对现实的认知。诗人将目光投向高空和尘世,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他对理想和现实的挣扎。
“欹斜乌帽”一句,传达出诗人洒脱的态度,面对冷月和虫鸣,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冷清。此时,诗人意识到古人也曾经历过这种辛酸,进而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惋惜。
“风云何限屠钓”,诗人在反思人生的变幻无常,感叹自己已不再年轻,曾经的英俊已成往事。随后提到车马喧闹,象征着繁华与喧嚣的社会生活,与他内心的宁静形成对比。
“共乌鹊南飞”及“饱吃黄粱,拥衾眠一觉”展现了归乡的渴望和简单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安逸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流露出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来时尽说长安乐,出门西向而笑。
- 描述诗人到达长安时的愉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
半入云霄,半飘尘海,半在秋原残照。
- 诗人在高空与尘世之间徘徊,描绘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纠结。
-
欹斜乌帽。对冷月啼蛄,影形相吊。
- 形象展示诗人的洒脱与孤独,表达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
此味辛酸,古人先我已尝到。
- 反思古人的经历,表达对人生苦涩的认同与感悟。
-
风云何限屠钓,叹行年廿八,已非英妙。
- 对人生变幻的感慨,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感到遗憾。
-
数折桑乾,一条虹彩,车骑喧喧争闹。
- 描绘繁华的街市与车马喧嚣,展现城市的热闹。
-
不如归好。共乌鹊南飞,听他低叫。
- 表达归乡的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
饱吃黄粱,拥衾眠一觉。
- 体现对简单安逸生活的向往,象征着放下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云何限屠钓”,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人生的无常。
- 拟人:如“影形相吊”,赋予影像以情感,增强了孤独感。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表现出对繁华与安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逝去青春的惋惜。诗人在对比理想与现实中,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哲理,给人以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安:象征繁华与理想生活。
- 云霄:象征追求与理想。
- 尘海:象征世俗的纷扰。
- 乌鹊:象征归乡与自然之美。
- 黄粱:象征安逸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长安”象征什么?
- A. 繁华乐土
- B. 乡村宁静
- C. 战乱纷争
-
“风云何限屠钓”中“屠钓”指的是什么?
- A. 捕鱼
- B. 人生的艰辛
- C. 农田耕作
-
诗人在最后表达了什么愿望?
- A. 留在长安
- B. 归乡安逸
- C. 追求名利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望庐山瀑布》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高》:同样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人生的思考,但更强调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 杜甫《春望》:更侧重于对国事的忧虑,与蒋士铨的个人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长安的古今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