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偃伯灵台,功成作乐。以昭德容,以清戎索。万邦会同,群慝箫勺。尽善尽美,侔彼韶箾。
白话文翻译:
在灵台停止战争,功成后制作音乐。以此展示德行,以此清理战乱的痕迹。万国共同庆祝,众恶被平息。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与那美妙的音乐相媲美。
注释:
- 偃伯灵台:偃,停止;伯,古代对诸侯的尊称;灵台,古代观测天象的地方,这里指停止战争。
- 功成作乐:功成,指战争胜利;作乐,制作音乐以庆祝。
- 以昭德容:昭,展示;德容,德行和仪容。
- 以清戎索:清,清理;戎索,战乱的痕迹。
- 万邦会同:万邦,指各国;会同,共同庆祝。
- 群慝箫勺:群慝,众恶;箫勺,古代乐器,这里指音乐。
- 尽善尽美:达到了最高的完美境界。
- 侔彼韶箾:侔,相等;韶箾,古代美妙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多以咏史抒怀为主,风格典雅,语言精炼。此诗可能是在某次战争胜利后,为了庆祝和平的到来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战争胜利后,为了庆祝和平的到来,展示国家的德行和清理战乱的痕迹而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展现了国家的德行和清理战乱的痕迹。诗中“偃伯灵台”和“功成作乐”表达了战争的结束和庆祝的开始,而“以昭德容”和“以清戎索”则强调了展示德行和清理战乱的重要性。最后两句“尽善尽美,侔彼韶箾”则赞美了和平的美好和音乐的美妙,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偃伯灵台:停止战争,象征和平的到来。
- 功成作乐:战争胜利后制作音乐,庆祝和平。
- 以昭德容:展示国家的德行和仪容。
- 以清戎索:清理战乱的痕迹,恢复秩序。
- 万邦会同:各国共同庆祝和平的到来。
- 群慝箫勺:众恶被平息,音乐响起。
- 尽善尽美:达到了最高的完美境界。
- 侔彼韶箾:与那美妙的音乐相媲美。
修辞手法:
- 比喻:“侔彼韶箾”比喻和平的美好和音乐的美妙。
- 对仗:“偃伯灵台”与“功成作乐”,“以昭德容”与“以清戎索”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庆祝和平的到来,展示国家的德行和清理战乱的痕迹,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台:象征和平的到来。
- 作乐:象征庆祝和平。
- 德容:象征国家的德行。
- 戎索:象征战乱的痕迹。
- 箫勺:象征音乐。
- 韶箾:象征美妙的音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偃伯灵台”的意思是? A. 停止战争 B. 开始战争 C. 观测天象 D. 制作音乐
-
诗中“功成作乐”的意思是? A. 战争失败 B. 战争胜利后制作音乐 C. 开始战争 D. 停止战争
-
诗中“以昭德容”的意思是? A. 展示国家的德行 B. 隐藏国家的德行 C. 展示国家的仪容 D. 隐藏国家的仪容
-
诗中“以清戎索”的意思是? A. 清理战乱的痕迹 B. 增加战乱的痕迹 C. 展示战乱的痕迹 D. 隐藏战乱的痕迹
-
诗中“尽善尽美”的意思是? A. 达到了最高的完美境界 B. 没有达到完美境界 C. 达到了最低的完美境界 D. 没有达到完美境界
答案:1. A 2. B 3. A 4. A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战乱后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 王昌龄《出塞》: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杨亿《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二十七第二》与杜甫《春望》:两者都表达了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但杨亿的诗更加强调庆祝和平和展示德行,而杜甫的诗则更加强调战乱后的凄凉和对和平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包括杨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