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分水岭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看云忘斗峻,倚石望藤悬。
鸟背斜阳去,牛翻浅草眠。
井桐支野庙,溪水沃山田。
隔岭僧逢客,狂谈马祖禅。
白话文翻译:
在高峻的山峰上看云,忘却了打斗的事情,依靠着石头远望藤蔓悬挂在空中。
鸟儿在斜阳的映照下飞去,牛儿翻身在浅草中安然入睡。
井边的梧桐树支撑着乡间的小庙,溪水滋润着山间的田地。
隔着山岭,僧人遇见了客人,激烈地谈论起马祖的禅理。
注释:
- 斗峻:指高耸的山峰,这里以“斗”形容高耸,表示雄伟。
- 倚石:依靠石头,表明一种依傍自然的闲适感。
- 藤悬:指藤蔓悬挂,表现自然景象的生动。
- 斜阳:夕阳,表明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牛翻:牛在浅草上翻身,表现出牛的悠闲状态。
- 井桐:井旁的梧桐树,传递出一种乡村的氛围。
- 沃山田:溪水滋润着山田,表现出自然的丰饶。
- 马祖禅:与禅宗大师马祖道一有关的禅理,表明讨论内容的深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生卒年不详)是宋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作品风格多样,善用细腻的笔触展现生活的美好。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诗人游历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体现了诗人对禅宗哲理的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闲适生活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过分水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禅理的探索。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高山和云雾,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悠然;而“鸟背斜阳去,牛翻浅草眠”则通过鸟和牛的动作,突出了自然的和谐与田园的宁静,令人向往。接下来的“井桐支野庙,溪水沃山田”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恬静与丰饶,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最后一句“隔岭僧逢客,狂谈马祖禅”则引入了人文思想,展示了诗人对禅宗哲理的热情,表明在宁静的自然中,依然可以激荡起智慧的火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的自然与禅的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看云忘斗峻”:在高空中看云,忘却了争斗的烦恼,表现了诗人超脱的心境。
- “倚石望藤悬”:依靠着石头,远望悬挂的藤蔓,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 “鸟背斜阳去”:鸟儿在夕阳下飞去,暗示时间的流逝,也增加了诗的意境。
- “牛翻浅草眠”:牛在草地上翻身睡觉,表现出一种安静的生活状态。
- “井桐支野庙”:井边的梧桐撑起了乡间的小庙,表现出田园的恬静。
- “溪水沃山田”:溪水滋润着山田,传达出自然的丰饶。
- “隔岭僧逢客”:隔着山岭,僧人遇到客人,暗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 “狂谈马祖禅”:狂热地讨论马祖的禅理,表明深刻的哲学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斗峻”比喻高山,增强了景象的雄伟。
- 拟人:如“牛翻”,使动物的行为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鸟背斜阳去,牛翻浅草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哲理的思考,追求一种和谐、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梦想与自由。
- 石:象征坚定与静谧。
- 鸟: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牛:象征安宁与生活的朴实。
- 溪水:象征生命的源泉与丰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倚石望藤悬”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争斗
- B. 悠闲
- C. 忧伤
-
“鸟背斜阳去”中的“斜阳”指的是什么?
- A. 早晨的阳光
- B. 夕阳
- C. 正午的阳光
-
诗中提到的“马祖禅”指的是:
- A. 一种动物
- B. 禅宗大师
- C. 一种植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中对自然的豪放描写与董嗣杲的细腻描写形成对比,前者更具气势,后者则更显温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