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魏山人》
时间: 2025-01-06 13:57:29意思解释
赠魏山人
作者: 文天祥 〔宋代〕
原文展示:
君不见而家直臣犯天怒,身死未寒碑已仆。
又不见而家处士承天渥,闭门水竹以自乐。
云仍妙参曾杨诀,谓余地宅谁优劣。
小烦稳作子午针,灵于己则灵于人。
白话文翻译:
你难道没有看到那些忠臣直言进谏导致触怒了天子,结果身死未寒,碑石却已经倒下?
又没见到那些隐居的士人享受着天赐的恩泽,关起门来在水竹之间自得其乐?
云依旧在妙参那里探讨曾子和杨子的学说,问我这片土地的优劣在哪里?
小烦你安静地做个子午线的针,灵活于自己也就灵活于他人。
注释:
- 直臣:忠诚的臣子。
- 天怒:指皇帝的愤怒。
- 碑已仆:指忠臣死后,功绩碑文已倒塌,暗示功名利禄的短暂。
- 处士:隐士、士人。
- 水竹:指清幽的环境,适合隐居。
- 云仍妙参:指云在探讨高妙的学问。
- 子午针:指针的精确和稳定,象征着安宁和精准。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曾杨诀”,指的是曾子和杨子的学说,强调了人们应当学习他们的哲学思想和处世之道。历史上,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代表着儒家思想,而杨子则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二者在当时的思想界具有重要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和政治家,他以忠贞不屈的精神和卓越的诗才而闻名。文天祥在抵抗元朝入侵的过程中表现出色,最终被俘而壮烈殉国。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末年,正值国家危难之时,文天祥通过这首诗表达人生哲学和对忠臣与隐士两种生活状态的思考,反映出他对忠诚和隐逸生活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赠魏山人》不仅是一首描绘忠臣与隐士生活状态的诗,更是文天祥对人生哲学的深刻反思。诗中对比了忠臣因直言而遭遇的悲惨结局与隐士悠然自得的生活,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前者是为国捧心,后者则是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诗的开头用“君不见”引出两个极端的例子,展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人世的变迁。文天祥在表达这些情感时,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使得整首诗既有现实的悲剧感,也有哲理的深邃。最后一句“小烦稳作子午针”,则隐含着他对安宁与顺应自然法则的向往。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沉重的忧伤,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个士人的深邃与豪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君不见而家直臣犯天怒,身死未寒碑已仆。”:忠臣因直言而得罪君主,遭遇不幸,死后连碑石也已倒塌,暗示功名短暂。
- “又不见而家处士承天渥,闭门水竹以自乐。”:隐士享受自然的恩泽,过着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
- “云仍妙参曾杨诀,谓余地宅谁优劣。”:云在探讨曾子和杨子的学说,询问我这块土地的优劣。
- “小烦稳作子午针,灵于己则灵于人。”:希望你能安静地做个子午线的针,灵活于自己也能影响他人。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忠臣与隐士生活的对比,强调两种人生选择的不同。
- 隐喻:用“子午针”隐喻安宁与精确,表现出一种哲理思考。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忠诚与隐逸的抉择,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水竹:象征着清静、高雅的隐逸生活,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 碑石:象征着功名与历史的记忆,暗示着忠臣的悲剧命运。
- 子午针:象征着安宁与灵活,暗示着个体的内心修养与对外界的影响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忠臣”是指什么?
- A. 忠诚的臣子
- B. 隐士
- C. 富商
-
“闭门水竹以自乐”中“水竹”象征什么?
- A. 忍耐
- B. 隐逸的生活
- C. 富裕
-
小烦稳作子午针的意思是?
- A. 追求名利
- B. 寻求内心安宁
- C. 随波逐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美好,而文天祥则更加强调对忠诚与隐逸的思考,这两首诗在表达的情感基调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主题和历史背景却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文天祥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