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一即生水,语性何洁清。
未尝使人贪,酌之失廉称。
夷齐素高蹈,想非常饮冰。
仁鄙成自取,处默先内明。
白话文翻译:
天一时就生出水来,语言的本性何其洁净清澈。
从未让人产生贪欲,饮用时却失去了廉洁的称谓。
夷齐本是高洁的志向,想必是非常清凉的饮品。
仁和鄙陋全是自我造成的,在沉默中首先要有内心的明亮。
注释:
- 天一:指天的开始,或指天地的本原。
- 水:象征清澈和纯净。
- 语性:语言的本质。
- 贪:贪欲。
- 酌:饮用,品尝。
- 夷齐:指古代贤人,夷和齐是古代的传说人物,象征高尚的品德。
- 仁鄙:仁爱与鄙陋。
- 处默:处于沉默之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以自然、哲理和人性为主题,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杂兴》是在张镃生活的动荡时期创作的,他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对清净、纯粹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水和饮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追求和对人性贪欲的反思。开头的“天一即生水”象征着自然的本源,暗示了人生的本质应该是简单而纯净的。接下来的“语性何洁清”则强调了语言本应清晰明了,像纯净的水一样。
诗中提到“未尝使人贪”,这句话道出了诗人对贪欲的厌恶,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能失去内心的廉洁。而“夷齐素高蹈”提到了高尚的人格,暗示了诗人向往的理想境界,这种境界如同“非常饮冰”般清凉和高远。
最后两句则更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问题,“仁鄙成自取,处默先内明”说明仁爱与鄙陋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强调内心的明亮和沉默的重要性。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有着清新的自然意象,还蕴含着哲理的深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一即生水:暗指宇宙的本源,象征自然的纯净。
- 语性何洁清:语言的本质应该是纯净无瑕的。
- 未尝使人贪:水的本质并不使人产生贪欲。
- 酌之失廉称:饮用时却可能失去清白的名声。
- 夷齐素高蹈:夷、齐象征着高尚的人格。
- 想非常饮冰:想象那种清冷的高洁品质。
- 仁鄙成自取:仁爱与鄙陋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 处默先内明:在沉默中,要先有内心的明亮。
修辞手法:
- 比喻:水比喻清纯的心性。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夷齐象征高洁的品德。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清白、纯净生活的追求展开,强调内心的明亮与自我选择的重要性。诗人希望通过对生活的反思,提醒人们珍视内心的洁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纯净、清澈的内心。
- 夷齐:象征高尚的品德和理想。
- 仁与鄙:代表人性的两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夷齐”指的是哪类人物?
- A) 贪婪者
- B) 高洁的志向者
- C) 政治家
-
“天一即生水”中的“水”象征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纯净的内心
- C) 自然的力量
-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内心的明亮与选择
- C)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答案:
- B) 高洁的志向者
- B) 纯净的内心
- B) 内心的明亮与选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张镃与李白的作品常常都反映了对自然和人性思考的深度,但李白的风格更为豪放,张镃则更显清新和内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
- 张镃的生平与作品分析的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