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叶致远韵》

时间: 2025-01-01 15:36:55

生涯聊占水中洲,岂即乘桴逐圣丘。

身与凫飞仍雁集,心能茅靡亦波流。

由来杞梓常先伐,谁谓菰蒲可久留。

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修竹拟延驺。

意思解释

次叶致远韵

作者:王安石 〔宋代〕

原文展示

生涯聊占水中洲,岂即乘桴逐圣丘。
身与凫飞仍雁集,心能茅靡亦波流。
由来杞梓常先伐,谁谓菰蒲可久留。
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修竹拟延驺。

白话文翻译

生活中我只占据着水中的小洲,怎会像乘坐木筏一样去追逐那圣人的高峰。
我的身体与野鸭飞翔,依然与大雁聚集在一起,心却能随意飘浮,就像水波一样流淌。
自古杞梓树常被先砍伐,谁说菰蒲能长久留存呢?
乘着兴致,我的家园虽然还未厌倦,因此我移植修竹,打算延续我的悠闲生活。

注释

  • 生涯:生活、生活的经历。
  • :木筏。
  • :野鸭。
  • 茅靡:茅草,指随意飘荡。
  • 杞梓:杞树和梓树,常用作比喻,表示容易被砍伐的树木。
  • 菰蒲:水生植物,象征着短暂的生命。
  • 修竹:修长的竹子,象征着清雅与高洁。

典故解析

“杞梓常先伐”出自古代的谚语,意指珍贵的树木常常被优先砍伐,暗示珍惜和保持的困难。而“菰蒲可久留”则表明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北宋著名的改革家,倡导新法,力求振兴国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世事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次叶致远韵》是王安石的一首抒怀诗,诗中以水中洲和木筏的意象开篇,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诗人以“生涯聊占水中洲”自喻,显示出他对名利的淡泊,与自然的亲近。接着,通过“身与凫飞仍雁集”展现了人际关系的融洽,表现了心境的宁静与自由。

后半部分,诗人感叹世事如梦,人生如水流,杞梓树被砍伐,象征着人生的脆弱与短暂,而菰蒲的短命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最后一句“故移修竹拟延驺”,表达了他对安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象征着清幽与高洁的生活理想。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及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王安石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生涯聊占水中洲:生活中仅在水中小洲上占有一席之地,暗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2. 岂即乘桴逐圣丘:我岂会像乘木筏追逐圣人的高峰,表现出对追名逐利的拒绝。
  3. 身与凫飞仍雁集:身体如同野鸭飞翔,依然与大雁聚集,描绘一种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状态。
  4. 心能茅靡亦波流:内心可以随意飘荡,犹如波浪流动,表达思想的自由与无拘无束。
  5. 由来杞梓常先伐:自古杞梓树常被优先砍伐,象征珍贵之物易逝。
  6. 谁谓菰蒲可久留:谁说菰蒲能够长久生存,反映人生短暂的哲理。
  7. 乘兴吾庐知未厌:乘着兴致,我对家园并不厌倦,表现出对家园的眷恋。
  8. 故移修竹拟延驺:因此移植修竹,打算延续悠闲的生活,体现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在水中小洲,形象地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心如波流,赋予心灵以流动的特性,增强了情感表达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描绘,体现了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水中洲: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孤独。
  • :代表世俗的追逐与名利的浮华。
  • 凫与雁:象征自然界的自由与和谐。
  • 杞梓与菰蒲:表达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修竹:象征清雅高洁的生活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生涯聊占水中洲”意指什么? A. 生活在高处
    B. 生活在水边
    C. 生活得很安逸
    D. 生活得很简朴

  2. “杞梓常先伐”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A. 生命长久
    B. 生命脆弱
    C. 生命富贵
    D. 生命繁盛

  3. 诗中移植修竹的原因是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悠闲生活的追求
    D. 对朋友的回忆

答案

  1. D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也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但更多地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