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旧时闻笛泪,今夜重沾衣。
方恨同人少,何堪相见稀。
竹烟凝涧壑,林雪似芳菲。
多谢劳车马,应怜独掩扉。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在旧时听到笛声时流下泪水,而今夜又湿了衣襟。
我真恨同伴少,怎能忍受如此难得的相见。
竹林的烟雾凝结在山涧,林间的雪景如同春天的花朵。
非常感谢来此的车马,想必它们也心疼我独自关上门扉。
注释:
- 闻笛泪:听到笛声时流泪,表达对往事的怀念与伤感。
- 重沾衣:再次沾湿衣服,暗指泪水的流淌。
- 同人少:同伴很少,指的是朋友或熟人。
- 何堪相见稀:相见的机会太少,实在难以忍受。
- 竹烟凝涧壑:竹林中的烟雾凝聚在山涧和沟壑中。
- 林雪似芳菲:林间的雪景如同春天的花朵盛开。
- 劳车马:辛苦的车马,指带来朋友的人。
- 独掩扉:独自一人关上门,表达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曙(约 700-约 760),字子云,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优雅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融入哲理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冬夜耿拾遗王秀才就宿因伤故人》写于一个冬夜,诗人因思念故人而感到寂寞与伤感。诗中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反映了人际关系的脆弱及人生的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以“旧时闻笛泪”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情感氛围,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对往昔的无限怀念。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同伴稀少的惋惜,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诗人通过“竹烟凝涧壑,林雪似芳菲”的描写,展现出冬夜景色的静谧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凄凉。最后,诗人对来访的车马表示感激,但又突显出自己独自一人关门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对友人的怀念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伤与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所流露出的孤独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令人感同身受,具有普遍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时闻笛泪,今夜重沾衣:回忆起昔日的情景,听到笛声时流泪,今夜的泪水又湿了衣服,表现出对往事的无尽怀念和内心的悲伤。
- 方恨同人少,何堪相见稀:感叹朋友少,难得相见的机会太少,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失落。
- 竹烟凝涧壑,林雪似芳菲:描绘冬夜的静谧景象,竹林的烟雾与雪景相映,表达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孤寂。
- 多谢劳车马,应怜独掩扉:感谢来访的朋友,但又表现出自己独自一人关门的孤寂,形成了对比,突显出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林雪似芳菲”,将雪景比作春花,营造了美丽而又凄凉的氛围。
- 对仗:如“竹烟凝涧壑,林雪似芳菲”,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如“应怜独掩扉”,赋予车马以人性,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孤独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情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人际关系的脆弱和对友情的珍视,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笛声:象征着往昔的美好回忆与失去的友情。
- 竹烟:象征着宁静与幽雅的自然环境,映衬出内心的孤独。
- 林雪:象征着冬天的凄冷与美丽,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旧时闻笛泪”指的是: A. 听到笛声流泪
B. 听到朋友的消息
C. 听到自然的声音 -
“独掩扉”中的“扉”指的是: A. 门
B. 窗
C. 书 -
诗中表现孤独感的意象是: A. 竹烟
B. 车马
C. 雪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现孤独与对友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以月夜思念亲人,情感相似。
诗词对比:
- 司空曙《冬夜耿拾遗王秀才就宿因伤故人》与李白《月下独酌》:两首诗均表现孤独与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友的怀念,后者则更突出对自我情感的探索。前者通过自然描写渲染情感,后者则通过酒与月的意象创造孤独的氛围。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