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校书赴梓幕》

时间: 2025-01-04 07:55:28

碧峰天柱下,鼓角镇南军。

管记催飞檄,蓬莱辍校文。

栈霜朝似雪,江雾晚成云。

想出褒中望,巴庸方路分。

意思解释

送崔校书赴梓幕

原文展示:

碧峰天柱下,鼓角镇南军。
管记催飞檄,蓬莱辍校文。
栈霜朝似雪,江雾晚成云。
想出褒中望,巴庸方路分。

白话文翻译:

在碧绿的山峰下,宛如天柱般挺立,鼓声和号角声镇守着南方的军队。
管记催促着飞往各地的文书,蓬莱的仙人停止了校对文稿。
清晨的霜像雪一样,傍晚的江面上雾气如云。
我想象着你在褒中远望,正好在巴庸的路口分离。

注释:

  • 碧峰:指青翠的山峰。
  • 天柱:形容高耸的山峰,像支撑天空的柱子。
  • 鼓角:古代军队的号角声,象征军队的镇守。
  • 管记:指文书的管理者,这里指的是催促文书的官员。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境界。
  • 栈霜:指晨霜,像雪一样洁白。
  • 江雾:指江上的雾气,傍晚时分雾气弥漫。
  • 褒中:指褒地,古地名。
  • 巴庸:指巴地与庸地,古代地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空曙(约公元770年-约840年),字子乔,唐代诗人,生于今河南省,因其诗作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诗是为送别友人崔校书赴梓幕而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祝福和对即将分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送别的场景。首句“碧峰天柱下”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雄伟的自然环境,暗示着崔校书的旅途开始于一个壮丽的地点。接下来的“鼓角镇南军”,不仅描绘了军事的气息,也为送别的氛围增添了一层庄重。在描述文书的急促时,诗人通过“管记催飞檄”展现了时局的紧迫感,反映了当时政治的复杂性。

“蓬莱辍校文”则将人带入了一种梦幻的境界,蓬莱象征着理想和追求,而校对文书的中断则意味着崔校书即将踏上征途,追求他的理想与事业。接下来的“栈霜朝似雪,江雾晚成云”则通过自然的变化,映射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伤感。

最后两句“想出褒中望,巴庸方路分”则充满了思念与惆怅,褒中与巴庸的提及不仅是地理上的分隔,更是情感上的距离,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挂念。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灵动而深刻,情感真挚,展现了唐诗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碧峰天柱下:描绘背景,设定了一个高大壮丽的自然环境。
  2. 鼓角镇南军:暗示了战事与国家的安危,增强了诗的庄重感。
  3. 管记催飞檄:突显文书的急迫性,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情况。
  4. 蓬莱辍校文:象征理想与追求的中断,暗示即将出发。
  5. 栈霜朝似雪: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时间的流逝和清晨的宁静。
  6. 江雾晚成云:夜晚的雾气象征不确定性与分离的忧伤。
  7. 想出褒中望: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情感升华。
  8. 巴庸方路分:地理上的分离,象征着情感的距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峰天柱”比喻自然的雄伟。
  • 对仗:如“鼓角镇南军,管记催飞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栈霜”“江雾”传达了时间与情感的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既有对离别的惆怅,也有对未来的期望,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友人的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峰:象征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 鼓角:象征国家的安危与责任。
  • 蓬莱:象征理想与追求。
  • 栈霜: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清晨的宁静。
  • 江雾:象征不确定性与情感的模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碧峰”指的是: A. 高山
    B. 江河
    C. 城市

  2. “蓬莱辍校文”中的“蓬莱”象征什么? A. 真实
    B. 理想
    C. 现实

  3. 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情感,正确的是: A. 轻松
    B. 惆怅
    C. 忽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但更侧重于理想与前途的展望。
  • 李白的《送友人》则以更为奔放的情感传达离别的痛苦,风格较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司空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