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莫向中原叹黍离,英雄生死系安危。
内庭忽下班师诏,绝漠全收大将旗。
父子一门甘仗节,山河千里竟分支。
孤臣尚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
白话文翻译
不要在中原地区感叹稻谷的离散,英雄的生死关系到国家的安危。
内庭突然下达班师的命令,荒漠之地全都收回了大将的旗帜。
父子同在一门甘愿为国家效力,山河千里却已分裂成支。
孤臣尚且还有藏身之处,二位帝王的游魂更是令人悲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黍离:指稻谷的离散,象征国家动乱。
- 班师:指军队回师,常用来形容成功或失败的军事行动。
- 绝漠:指荒凉的地区。
- 仗节:指为国家效力,捍卫国家的节操和利益。
- 游魂:指亡者的灵魂,带有悲哀的情感。
典故解析
- 二帝游魂:可指中国历史上失去王座的帝王,他们的灵魂游荡,象征着亡国之痛与历史的悲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明,元代诗人,生活在元朝末年,彼时国家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和历史的忧虑与思考。
创作背景
《岳祠》创作于元代,正值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用此作表达对英雄和亡国之痛的深切感慨。
诗歌鉴赏
《岳祠》是一首充满悲壮情感的古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开篇以“莫向中原叹黍离”引入,直接点出国家动荡的背景,抒发了对英雄生死的忧虑。接着,诗中提及“内庭忽下班师诏”,这不仅是对军事命令的描述,更是对国家局势瞬息万变的感慨。诗人在描绘历史的同时,也引发读者对当下的思考,展现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切。
接下来的“父子一门甘仗节”,展现了忠诚与志向的延续,而“山河千里竟分支”则揭示了国家分裂的悲惨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最后两句“孤臣尚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孤臣的无奈与二位帝王的悲剧命运,给人以深刻的历史警示与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向中原叹黍离:劝人们不要对国家的动荡感到悲伤。
- 英雄生死系安危:英雄的生死与国家的安危息息相关。
- 内庭忽下班师诏:内廷突然下达了回师的命令,暗示局势的变化。
- 绝漠全收大将旗:指荒凉之地重新归于大将的统领之下,象征着战争的残酷。
- 父子一门甘仗节:强调父子同心,愿意为国家效力。
- 山河千里竟分支:表达国家版图的分裂与内乱。
- 孤臣尚有埋身地:孤独的忠臣还有藏身之地,体现忠诚与无奈。
- 二帝游魂更可悲:两位已经失去王位的帝王的灵魂游荡,更加令人心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父子一门甘仗节,山河千里竟分支”,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如“游魂”比喻亡者的灵魂,表达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哀悼。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英烈忠诚的赞美,揭示了历史的悲剧感,促使人们铭记历史,思考国家的未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黍离:象征国家动乱。
- 班师:象征军事命令与国家局势。
- 游魂:象征亡国之痛与历史的悲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班师”是什么意思?
- A. 回师的命令
- B. 进攻的命令
- C. 休息的命令
-
“二帝游魂”中的“游魂”指的是?
- A. 失去王位的灵魂
- B. 战士的灵魂
- C. 忠臣的灵魂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赞美英雄
- B. 对国家的忧虑
- C. 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感慨,内容更为悲哀。
- 李白《将进酒》:虽同样提及英雄,但更侧重于豪情壮志,与高明的忧国情怀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