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杂咏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0:36:57

一径入寒云,万竹昼深碧。

红英尚迟吐,照此春月白。

幽林不逢人,癯鹤有行迹。

半盏绿茶香,无言对凉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径入寒云,万竹昼深碧。
红英尚迟吐,照此春月白。
幽林不逢人,癯鹤有行迹。
半盏绿茶香,无言对凉夕。

白话文翻译:

一条小路通向寒冷的云层,成片的竹子在白昼中显得深邃而碧绿。
红色的花朵尚未绽放,月光照耀着这春夜的洁白。
幽静的树林里看不到人影,瘦弱的鹤留下了行迹。
端着半盏绿茶散发着香气,默默面对着凉爽的傍晚。

注释:

  • 寒云:指寒冷的云雾,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万竹:形容竹子众多,表现出自然的丰盛。
  • 红英:指红色的花朵,常象征春天的生机。
  • 春月:春天的月亮,象征着温暖与宁静。
  • 癯鹤:指瘦弱的鹤,代表孤独和清雅。
  • 无言对凉夕:形容在凉爽的傍晚,默默品味茶香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衍桐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常常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是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人雅士开始追求隐逸生活,热爱自然,诗中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一径入寒云”以简约的语言描绘出一条通向远方的幽静小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冷的氛围。接下来的“万竹昼深碧”则通过竹子的深绿反衬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

“红英尚迟吐”一句,展现了春天的迟到与期待,诗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此显得更加亲密。此时,月光洒落,照亮了诗人的心境,形成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最后两句“幽林不逢人,癯鹤有行迹”则突显了诗人的孤独与清雅,瘦鹤的行迹仿佛成为了他孤独灵魂的象征。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更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对内心世界的思考。通过对茶香与傍晚的描绘,诗人将自然与内心相融合,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领悟与对幽静时光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一径入寒云”:开篇以小路引入,暗示了通向内心或自然的旅程。
    2. “万竹昼深碧”: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浓厚的春意。
    3. “红英尚迟吐”:春花尚未盛开,象征着期待与希望。
    4. “照此春月白”:月光照耀,增添了诗的清冷和静谧。
    5. “幽林不逢人”:幽静的树林里没有人,体现孤独感。
    6. “癯鹤有行迹”:瘦鹤的踪迹,暗示生命的脆弱与孤独。
    7. “半盏绿茶香”:茶香与景色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8. “无言对凉夕”:最后的沉默,意味深长,令人深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意象。
    • 拟人:通过“癯鹤”展现情感,赋予动物以人性化特征。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 主题思想:该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对自然的深厚感情,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清雅之美。

意象分析:

  • 寒云:象征冷清与幽静,暗示内心的孤独。
  • 万竹:代表生机与活力,展现自然之美。
  • 红英:春天的象征,传递希望与生命。
  • 春月:象征温暖与宁静,带来内心的平和。
  • 癯鹤:象征孤独与清雅,反映诗人的心境。
  • 绿茶香:代表静谧的生活,体现诗人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万竹”指的是什么?

    • A. 竹子的数量
    • B. 竹子的颜色
    • C. 竹子的位置
  2. “红英尚迟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急切
    • B. 期待
    • C. 满足
  3. 诗中提到的“癯鹤”象征着什么?

    • A. 繁荣
    • B. 孤独
    • C. 快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更多地强调了雨水带来的生机与希望;而潘衍桐的《西园杂咏 其二》则更侧重于宁静与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