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迪功赴南京掾二首
作者:陈与义
岸阔舟仍小,林空风更多。
能堪几寒暑,又作隔山河。
看客休题凤,将书莫换鹅。
功名大槐国,终要白鸥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场景:尽管岸边宽阔,船只依然显得渺小;树林稀疏,风声却更显得汹涌。经历了多少寒暑,依然要面对遥远的山河。希望看客不要在此题写凤求凰,也不必将书信换成白鹅。功名就像那大槐树的果实,终究会随着白鸥在波涛上漂流。
注释
- 岸阔舟仍小:岸边宽广,船只依然显得渺小,暗示送别者的渺小和无奈。
- 林空风更多:树林稀疏,风声显得更加猛烈,表达了离别时的孤寂和忧伤。
- 几寒暑:多少个寒冬和炎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隔山河:意指距离的遥远,隔着山和河,象征离别的痛苦。
- 休题凤:不必在此提及凤求凰,可能暗示不必再谈理想和志向。
- 将书莫换鹅:希望书信不要用鹅毛笔来写,可能暗示信件的珍贵和重要性。
- 大槐国:指代大槐树的故乡,象征功名的根源。
- 白鸥波:白鸥在波涛中游荡,暗示着功名的虚无和漂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约1090—1135),字子华,号梅溪,南宋诗人,出生于今江苏省。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朋友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与义送别朋友张迪功赴南京任职时所作。张迪功是当时的一个有为之士,诗中表现出作者对朋友前途的关心,以及离别时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整体上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映射出作者内心深处对离别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岸阔舟仍小,林空风更多”以对比手法,展示了人事的渺小与自然的辽阔。岸边的宽广与小舟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力感。而“林空风更多”则传达了离别时心中涌动的情绪,风声更显得凄凉,仿佛在诉说着不舍。
接下来的“能堪几寒暑,又作隔山河”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主题,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距离,暗示着离别后的思念无尽。作者既感慨人生的变迁,又忧虑朋友的未来,情感真挚而深沉。
最后几句“看客休题凤,将书莫换鹅。功名大槐国,终要白鸥波”则是对朋友的寄托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对功名的感慨。凤求凰是理想的象征,而书信则是情感的寄托,作者希望朋友能够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必在离别时流连于过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岸阔舟仍小:描绘出宽阔的自然环境与渺小的船只,暗示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 林空风更多:林木稀疏,风声更加明显,带出离别的凄凉气氛。
- 能堪几寒暑:感叹时间流逝的无奈,生活的变迁。
- 又作隔山河:强调空间的遥远,象征离别的痛苦。
- 看客休题凤:呼吁旁观者不要再谈及理想,暗示现实的残酷。
- 将书莫换鹅:寄托对信件的重视,希望保持情感的传递。
- 功名大槐国: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根源。
- 终要白鸥波:暗示功名的虚无与漂泊,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如“岸阔舟仍小”,通过对比增强诗的情感。
- 象征:如“白鸥波”象征着漂泊不定的命运。
- 排比:如“寒暑”、“山河”,形成节奏感,增强诗的韵律。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离别时的感伤与对朋友前途的关心,同时对功名的虚无提出了思考。整体情感基调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岸: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归属。
- 舟:象征着人的渺小与无力。
- 风:象征着离别的情感与孤独。
- 寒暑:象征时间的流逝。
- 山河:象征空间的阻隔与距离。
- 凤:象征理想与追求。
- 鹅:象征着情感的传递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岸阔舟仍小”反映了什么情感? A. 自然的辽阔
B. 人生的渺小
C. 离别的悲伤
D. 旅行的乐趣 -
“看客休题凤”中的“凤”指的是什么? A. 朋友的理想
B. 一种鸟类
C. 诗人的名字
D. 离别的情感 -
诗中提及的“寒暑”象征什么? A. 季节的变化
B. 时间的流逝
C. 生活的艰辛
D. 大自然的力量
答案: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作品,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离愁。
- 《早发白帝城》:李白作品,描绘了离别的情景与对未来的憧憬。
诗词对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本诗都围绕送别主题,但王勃的诗更侧重于对未来的希望与展望,而陈与义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