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即事》

时间: 2025-01-14 13:31:26

石子路三叉,居人八九家。

绿分邻寺竹,红出矮墙花。

野老能娱客,山泉自煮茶。

茜裙谁氏子,赤脚髻双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子路三叉,居人八九家。
绿分邻寺竹,红出矮墙花。
野老能娱客,山泉自煮茶。
茜裙谁氏子,赤脚髻双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石子路的交叉口,附近有八九户人家。绿竹掩映着邻近的寺庙,矮墙外的花儿竞相绽放。乡间的老人能为客人提供娱乐,山泉水则用来煮茶。那位穿着茜色裙子的姑娘是谁的女儿呢?她光着脚,头上扎着双丫髻。

注释:

  • 石子路:用石子铺成的道路,常见于乡村。
  • 三叉:三条路相交的地方。
  • 居人:居住的人。
  • 邻寺:邻近的寺庙。
  • :指的是竹子,常用来象征清雅。
  • 矮墙:低矮的围墙。
  • :指墙外的花朵,象征生机。
  • 野老:乡村的老人。
  • 娱客:娱乐客人。
  • 山泉:山中的泉水。
  • 煮茶:用泉水煮茶,体现了乡村的闲适。
  • 茜裙:指红色裙子。
  • 赤脚:光着脚。
  • 髻双丫:一种扎法,形似双丫的发髻。

典故解析:

该诗未特别涉及广为人知的典故,但通过描绘乡村生活与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纯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作品常以自然景观和乡村生活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的乡村,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元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山行即事》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面。诗中通过“石子路三叉”引入场景,紧接着描写居住在此的八九家人家,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乡村氛围。绿竹与红花的描写,形成了自然与人居的美好结合。接着,诗人提到“野老能娱客”,突出了乡村人情的淳朴与热情,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最后两句“茜裙谁氏子,赤脚髻双丫”,不仅引起人们对那位姑娘的好奇,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纯真与自然。整首诗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体现了对宁静、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石子路三叉:描述了一个乡村路口,设置了画面的背景。
    • 居人八九家: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恬淡。
    • 绿分邻寺竹,红出矮墙花:通过色彩鲜明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
    • 野老能娱客:乡村老人的热情好客,体现了人情味。
    • 山泉自煮茶:自然的馈赠,反映了生活的闲适。
    • 茜裙谁氏子,赤脚髻双丫:引发对生活在此的女孩的好奇与想象。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绿分邻寺竹,红出矮墙花”,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山泉、竹子、鲜花等意象,表现了乡村的自然美。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简单、纯朴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意象分析:

  • 石子路:象征乡村的宁静与简单。
  • 绿竹:象征清雅、坚韧。
  • 红花:象征生机与美丽。
  • 山泉:象征自然的馈赠。
  • 茜裙:象征青春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述的路是用什么铺成的?

    • A. 沙子
    • B. 石子
    • C. 泥土
    • D. 木板
  2. 诗中提到的“野老”是指什么?

    • A. 城市人
    • B. 乡村的老人
    • C. 游客
    • D. 学者
  3. “赤脚髻双丫”中的“赤脚”指的是?

    • A. 穿鞋
    • B. 光脚
    • C. 穿袜子
    • D. 穿凉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鹿柴》——王维

诗词对比:

  • 《山中杂诗》与《山行即事》都描绘了自然风光与田园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哲理与感悟,而潘纯则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节描写与人情味。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