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五日失舟》
时间: 2024-12-29 23:00: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月二十五日失舟
船头饱饭看扬舲,
忽作翻浆不反瓶。
万死一生真是幸,
九江三峡未尝经。
尚收弃物乾坤大,
薄恃阴功祖考灵。
忧患偶来须理遣,
可能为汝更星星。
白话文翻译:
在十月二十五日失去舟船,我在船头吃饱饭,悠闲地看着扬帆的船,
忽然之间,船只翻覆,难以自救。
能在万死一生中幸存,真是幸运,
我从未经历过九江三峡的艰险。
尚且收拾那些被丢弃的东西,天地间如此辽阔,
微薄地依靠祖先的灵力。
忧虑和困境偶尔降临,必须妥善处理,
或许这就是你我之间的星星之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饱饭:指吃得饱,表示满足。
- 扬舲:扬帆,指船只出发、航行。
- 翻浆:船只翻覆。
- 九江三峡:指长江的三个峡谷,象征艰险的水路。
- 阴功:指祖先的庇护和灵验。
- 忧患:忧愁和困境。
典故解析:
- 九江三峡:古代诗词中常用以象征艰难险阻,代表航行的危险与不确定性。
- 阴功祖考灵:传统文化中,祖先的庇护是人们常常寄托希望的对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以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失舟之后,反映诗人对生死的思考与对命运的感慨,表现了经历磨难后获得的生存智慧。
诗歌鉴赏:
《十月二十五日失舟》是一首充满生死思考的诗作,作者通过失舟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诗句中,船头饱饭的悠闲与翻浆的突如其来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生活的脆弱与不可预测。诗人在面对生死关头时,感受到万死一生的幸运,显示出对生命的珍惜。作者提及“九江三峡未尝经”,暗指自己虽未经历过更大的艰难险阻,却依然感慨生命的险恶。
接下来的几句则展现了一种哲学思考:生活中尚需收拾那些被丢弃的物品,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面对困境时的处理态度。最后,面对忧患,诗人强调了合理应对的重要性,似乎在传达一种乐观的生存态度。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生死的瞬息万变,也反映出对生命深刻的理解与反思,展现了李流谦独特的诗人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船头饱饭看扬舲:诗人享受着吃饱饭的时刻,悠然自得地看着扬帆的船,展现了生活的惬意。
- 忽作翻浆不反瓶:突然间,船只翻覆,无法自救,突显了命运的无常与危险。
- 万死一生真是幸:在生死边缘能够幸存,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与脆弱。
- 九江三峡未尝经:未曾经历过更大的艰难险阻,显示出对命运的感慨。
- 尚收弃物乾坤大:在生活中,尽管生活辽阔,仍需整理被丢弃的物品,象征着对生活的责任感。
- 薄恃阴功祖考灵:微薄依靠祖先的庇护,表现对传统文化的依赖。
- 忧患偶来须理遣:面对偶然的忧虑与困境,必须妥善处理。
- 可能为汝更星星:或许这些经验将成为彼此之间的指引与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死一生”与“九江三峡”,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的意境。
- 比喻:将生死比作航行,深入浅出地表达生命的脆弱与不确定。
- 拟人:将祖先的灵力赋予情感,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失舟的经历,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生命的珍惜,体现了作者对命运的思考与哲学的理解,传达出一种乐观应对生活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船:象征生命的旅程,承载着诗人的经历与感悟。
- 食物:代表生活的满足与安逸,形成与后面危机的对比。
- 星星:象征希望与指引,暗示在黑暗中仍有光明与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船头饱饭看扬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虑 B. 悠闲 C. 绝望 D. 恐惧
-
“九江三峡未尝经”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A. 对艰险的向往 B. 对生死的思考 C. 对传统的尊敬 D. 对未来的期待
-
诗中提到的“阴功”指的是: A. 祖先的庇护 B. 自身的努力 C. 自然的力量 D. 社会的支持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李流谦的作品相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情感,但更侧重于对亲情的怀念和对命运的无奈。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深刻的生命意识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