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陈霆之官连州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郡接湖南境,孤城若个边。
茆寮愁问宿,峡石善惊船。
官小无迎吏,诗工有续编。
古人高妙处,不过览山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赴任连州的朋友陈霆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连州与湖南相接,孤零零的城市像是边陲一般。茅草屋中愁苦地询问住宿的地方,峡谷里的石头常常惊动船只。虽然官职小,没有迎接的官吏,但诗人却有续写诗篇的能力。古人的高明之处,不过是观赏山水而已。
注释:
- 郡:指行政区划。
- 茆寮:茅草屋,简陋的居所。
- 峡石:峡谷中的石头,常用于描写险峻的地理环境。
- 官小:官职不高。
- 迎吏:迎接的官吏。
- 诗工:擅长作诗的人。
- 续编:继续创作诗篇。
- 高妙处:高明的地方或境界。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古人高妙处”提到的“山川”可以引申为古人对自然的观察与赞美,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风光的崇敬与吟咏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伯庸,号听雨,宋代著名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吏,以诗词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克庄送友人陈霆赴连州的场合,体现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与不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职的看重及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连州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状况,传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第一句“郡接湖南境,孤城若个边”开篇便以地理位置为引,营造出一种边远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茆寮愁问宿”,则通过对简陋居所的描绘,暗示了连州生活的艰苦。诗中“峡石善惊船”不仅展示了连州的自然景观,更隐喻了人生中的波折与惊险。
“官小无迎吏,诗工有续编”则转向对自身身份的反思,尽管官职不高,但诗人的创造力依然可以延续。最后一句“古人高妙处,不过览山川”则升华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融合。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作者对自然和友人的深厚感情,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理解与超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郡接湖南境:指连州与湖南接壤,暗示地理位置的偏远。
- 孤城若个边:形容连州的孤立,给人以边陲的感觉。
- 茆寮愁问宿:茅草屋里的人忧愁地询问住宿,表现出生活的困苦。
- 峡石善惊船:峡谷中的巨石常常使船只受惊,象征着险峻与不安。
- 官小无迎吏:官职低微,无法得到迎接,表现出社会的冷漠。
- 诗工有续编:尽管官职小,但诗人仍有继续作诗的能力。
- 古人高妙处: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欣赏是一种高尚的境界。
- 不过览山川:最终归结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连州比作孤城,形象地表达其偏远。
- 拟人:峡石“善惊船”,赋予石头以生命般的特性,增强了自然的表现力。
- 对仗:如“官小无迎吏,诗工有续编”,形成对比,突出诗人与官场之间的距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送别与对生活的反思,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诗歌创作的追求。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与感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城:象征着孤独与边缘的生活。
- 茆寮:代表着简陋与艰苦的生活条件。
- 峡石:象征着自然环境的威严与不可预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王维
B. 刘克庄
C. 杜甫
D. 李白 -
“茆寮愁问宿”中的“茆寮”指的是什么? A. 竹屋
B. 茅草屋
C. 石屋
D. 亭子 -
诗中提到“古人高妙处”,指的是什么? A. 诗歌的技艺
B. 自然的美
C. 人际关系
D. 政治理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刘克庄的《送陈霆之官连州》更侧重于人际关系与自我反思,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与内心的融合。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与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