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四日发潮后作》

时间: 2024-10-02 04:54:14

归路今无几,春风半已经。

潮回知岸远,雪积见山青。

问欲从渔父,明当访客星。

未须伤逼仄,那敢怨飘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月十四日发潮后作 赵蕃 〔宋代〕

归路今无几,春风半已经。 潮回知岸远,雪积见山青。 问欲从渔父,明当访客星。 未须伤逼仄,那敢怨飘零。

白话文翻译:

归途现在已不远,春风已过半。 潮水退去,知道岸边更远,积雪中看到山色青翠。 询问是否跟随渔父,明天将拜访客星。 不必为狭窄而伤感,怎敢怨恨飘零。

注释:

字词注释:

  • 归路:回家的路。
  • 春风:春天的风。
  • 潮回:潮水退去。
  • 雪积:积雪。
  • 渔父:渔夫,这里可能指隐士。
  • 客星:古代天文学中的名词,这里可能指隐士或高人。
  • 逼仄:狭窄。
  • 飘零:漂泊无依。

典故解析:

  • 渔父:可能指隐士,如《庄子》中的渔父形象,代表隐逸生活。
  • 客星:古代天文学中的名词,这里可能指隐士或高人,如《史记·天官书》中提到的客星,常与隐士或异人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子固,号南塘,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旅行后,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思考归途和未来的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二月十四日,诗人经历了潮水的涨落,感受到春天的到来,思考自己的归途和未来的生活。诗中透露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期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潮回知岸远,雪积见山青”描绘了潮水退去后岸边的远景和积雪中青山的美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后两句“问欲从渔父,明当访客星”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跟随渔父般的隐士,拜访高人。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归路今无几,春风半已经。
    • 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期待,春风已过半,意味着春天已经到来,归途不远。
  2. 潮回知岸远,雪积见山青。
    • 描绘了潮水退去后岸边的远景和积雪中青山的美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
  3. 问欲从渔父,明当访客星。
    • 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跟随渔父般的隐士,拜访高人。
  4. 未须伤逼仄,那敢怨飘零。
    •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不必为狭窄而伤感,也不敢怨恨漂泊无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潮回知岸远,雪积见山青”中的“潮回”与“雪积”,“岸远”与“山青”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 比喻:如“问欲从渔父”中的“渔父”比喻隐士,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归途的期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生机和希望。
  • 潮回:潮水退去,象征变化和远行。
  • 雪积:积雪,象征纯洁和静谧。
  • 山青:青翠的山色,象征自然之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潮回知岸远”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潮水涨得很高 B. 潮水退去后岸边更远 C. 岸边很近 D. 潮水很平静

  2. 诗中“问欲从渔父”中的“渔父”比喻什么? A. 渔夫 B. 隐士 C. 高人 D. 朋友

  3. 诗中“未须伤逼仄”表达了什么态度? A. 悲伤 B. 怨恨 C. 积极 D. 消极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自然的美景。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但赵蕃的诗更多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人的作品的详细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