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爱堂》

时间: 2025-01-19 21:40:36

谁怜穷山民,糠籺不自赡。

纷纷死沟壑,往往困征敛。

夫惟节与爱,是谓仁且俭。

揭兹圣人言,聊用自针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节爱堂
尤袤 〔宋代〕

谁怜穷山民,糠籺不自赡。
纷纷死沟壑,往往困征敛。
夫惟节与爱,是谓仁且俭。
揭兹圣人言,聊用自针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谁会同情那些贫困的山民,他们连糠和菜叶都难以自给自足。
纷纷死去的人掉落在沟壑里,往往被征税的困扰。
唯有节俭和爱心,才是真正的仁爱与节俭之道。
引用圣人的话,聊表我对时弊的批评。

注释

  • 穷山民:指生活在贫困山区的人们。
  • 糠籺:糠和菜叶,指非常粗劣的食物。
  • 征敛:征税和收敛,指政府对民众的税收。
  • 节与爱:节俭和爱心,是作者所倡导的美德。
  • 针砭:针刺和砭石,指用言辞批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尤袤,字惟道,号节斋,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深刻的社会关怀和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贫苦百姓的同情。

创作背景
《节爱堂》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借此表达对贫困山民的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批判,呼吁人们关注节俭和爱心。

诗歌鉴赏

《节爱堂》是一首充满社会关怀的作品,尤袤通过对贫困山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谁怜穷山民”引入,直接点明了主题,展示了诗人对贫苦生活的敏锐观察与忧虑。接着,诗中提到的“糠籺不自赡”则生动地描绘了山民的艰难处境,令人心生怜悯。

“纷纷死沟壑,往往困征敛”一句,更是透出了社会的冷漠与无情,不仅是对山民的困境描述,更揭示了当时统治阶层对底层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尤袤在此引入“节与爱”作为解决之道,强调仁爱与节俭的精神,这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倡导,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呼唤。

全诗运用简练而深刻的语言,生动地传达出一种沉重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美好社会的渴望。尤袤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为诗人的责任与担当,提醒人们关注那些在社会边缘挣扎的人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怜穷山民:开篇即引入主题,强调缺乏同情的穷困山民。
  • 糠籺不自赡:形象地描绘出山民连最基本的食物都难以自给自足的困境。
  • 纷纷死沟壑:形象地说明因艰难生活而死去的人们,表现出社会的冷酷。
  • 往往困征敛:指出征税的困扰,揭示了官府对民众的压迫。
  • 夫惟节与爱:转折,提出解决问题的出路。
  • 是谓仁且俭:总结,强调仁爱与节俭的道德观。
  • 揭兹圣人言:借用圣人之言,增强诗的权威性。
  • 聊用自针砭:表达自己的批评和愤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贫困与节俭,强调了社会的矛盾。
  • 排比:连续的短句加强了表达的紧迫感。
  • 借代:以“圣人言”作为道德标准,增强了说服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深切同情,提倡节俭和爱心,批判社会的不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穷山民:象征着底层百姓的苦难。
  • 糠籺:代表生活的困苦与无奈。
  • 沟壑:暗示社会的不公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与爱”主要指什么?
    A. 财富与权力
    B. 仁爱与节俭
    C. 知识与文化
    D. 名声与地位

  2. 诗人对“穷山民”的态度是?
    A. 漠不关心
    B. 深表同情
    C. 讽刺嘲笑
    D. 认为应自力更生

  3. 诗中提到的“征敛”主要是指什么?
    A. 社会风气
    B. 经济剥削
    C. 政治斗争
    D. 文化交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社会动乱与民生困苦的情感。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对比
尤袤的《节爱堂》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关注社会底层,前者着重于节俭与爱心,后者则强调了对贫苦生活的同情与理解,均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与风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