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慢 秋晴》

时间: 2025-01-06 11:52:44

纤云弄色,西北高楼凉候。

喜连日、萧萧暮雨,洗过清秋。

日影罘罳,一天明爽望中收。

鸭炉香暖,龙团味美,不羡封侯。

胜日易忘促居,无事何似閒游。

便俦侣、高阳散尽,可伴浮鸥。

料想如今,乱枫衰柳正凝愁。

任他愁也,花前帽侧,依旧风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丑奴儿慢 秋晴
作者: 王易 〔清代〕

纤云弄色,西北高楼凉候。喜连日萧萧暮雨,洗过清秋。日影罘罳,一天明爽望中收。鸭炉香暖,龙团味美,不羡封侯。胜日易忘促居,无事何似閒游。便俦侣高阳散尽,可伴浮鸥。料想如今,乱枫衰柳正凝愁。任他愁也,花前帽侧,依旧风流。

白话文翻译

清秋的天空中,细腻的云彩在阳光下变幻着色彩,西北的高楼凉爽而宜人。连日的细雨在黄昏时分洒落,洗净了秋天的清新。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来,明亮而爽朗,整个天空在我眼中收纳。炉中烤鸭的香气弥漫,龙团饼的美味令人垂涎,我并不羡慕那些封侯的权贵。美好的日子往往容易被遗忘,闲暇时光何尝不如随意游玩。即使朋友们都去高阳散尽,我也可以伴着随风而来的浮鸥。想必此时此刻,纷乱的枫叶和衰败的柳树都在凝聚着愁绪。无论心中如何愁苦,花前醉酒,帽子歪斜,我依旧风流倜傥。

注释

  • 纤云弄色:细腻的云彩在阳光照耀下变幻色彩。
  • 西北高楼凉候:指西北方向的高楼在清秋时节显得凉爽宜人。
  • 喜连日萧萧暮雨:形容连续几天的细雨在黄昏时分洒落。
  • 鸭炉香暖:指烤鸭的香气温暖人心。
  • 龙团味美:龙团是一种美味的糕点。
  • 胜日易忘促居:美好的日子容易被遗忘,居住生活显得匆忙。
  • 浮鸥:指随风而来的海鸥,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易,清代诗人,生于富裕家庭,受过良好教育,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融入个人情感与时事,诗风兼具豪放与婉约。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的秋季,正值气候宜人、景色迷人之时。诗人通过描写秋日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丑奴儿慢 秋晴》以清秋的景色为背景,描绘出一幅秋日的美丽画面,诗中的意象细腻而生动,令人感受到秋天的凉爽与清新。开篇的“纤云弄色”不仅表现了秋天的天空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从自然景色转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日常生活的思考:虽然美好的日子容易被遗忘,但在闲暇之中,游玩与享受生活的乐趣仍然是值得追求的。诗人通过对烤鸭和糕点的描绘,传达了生活的美好与温馨,这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诗人的洒脱。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暗含深意,诗人提到“乱枫衰柳正凝愁”,这不仅表达对秋天自然衰败的感慨,也反映出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忧愁。尽管如此,诗人依然保持着“依旧风流”的态度,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乐观与豁达。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既有对秋日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与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细腻的云彩和凉爽的高楼,描绘出清秋的气息。
  • 第二联:细雨洗尽秋天,阳光透过窗帘,象征着清新与希望。
  • 第三联:烤鸭和糕点的香气表现了生活的美好,诗人不羡权贵,体现其豁达的生活态度。
  • 第四联:闲暇的时光更值得珍惜,随风而来的鸥鸟象征着自由。
  • 第五联:描写了秋天的枫叶与柳树,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第六联:即便心中有愁,诗人依然保持风流。

修辞手法

  • 比喻:“纤云弄色”比喻天空的变化,生动形象。
  • 拟人:“乱枫衰柳正凝愁”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秋日美景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梦幻与变化。
  • 高楼:代表着人类的建筑成就,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鸭炉香:象征生活的美好与温馨。
  • 乱枫衰柳:代表秋天的衰败与生命的无常。
  • 浮鸥:象征着自由与洒脱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纤云弄色”指的是: A. 细腻的云彩变幻色彩
    B. 俯瞰大地的景象
    C. 夜空星辰的辉煌

  2. 王易的诗歌风格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A. 忧伤
    B. 豪放与婉约
    C. 复杂

  3. 诗中提到的“浮鸥”象征什么?
    A. 自由与洒脱
    B. 忧愁与苦闷
    C. 富贵与荣耀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王易的诗更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与内心情感的流露,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体在自然中的孤独与洒脱。两首诗均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易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