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隆州》
时间: 2025-01-06 08:01: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孙隆州
作者: 李流谦 〔宋代〕
万里对明光,真实一字字。
九陛元不隔,是亦父子尔。
我读公车牍,再拜甚欢喜。
玉色近昕夕,王度日冠粹。
再析山中符,可以觇胸次。
道行国无小,意甘食则旨。
平生熟窥觇,步步圣贤地。
造物宝其人,华皓表斯世。
从军落穷塞,愁破觌清峙。
蜗庐仅缠躯,鼓钟日在耳。
何以充淹留,白日不可系。
长年慕道德,师友别匪易。
踯躅南城隅,竚立渺无涘。
不见两朱轮,但见嘉陵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孙隆州的送别之情。诗人以万里相隔的明光为引,表达了彼此的远离。诗中提到的“九陛”象征着高贵的身份,而“父子尔”则表现出诗人与孙隆州间深厚的情谊。读到公车的信件,诗人感到十分高兴,仿佛在夕阳下见到了美丽的玉石,生活在快乐的日子里。
他希望再次分析山中的符号,以便深入了解对方的内心。诗人认为道德的追求没有大小之分,心中所愿就是甘甜的滋味。平生的经历让他在每一步都能领悟圣贤的智慧。
造物主珍惜这样的人,世间的光华在于他们。从军的经历让他感到忧愁,面对清峙的孤独,蜗居的生活声响在耳边。诗人思考如何充实留存的时光,感叹白天无法留住。长年向往道德与智慧,和师友的别离让他感到艰难。最后,他在南城角落踽踽独行,感到渺小无助,只能看到嘉陵江的水流。
注释:
- 万里对明光:意指相隔千里,依旧能感受到光明的存在。
- 九陛:指高贵的地位,可能是指朝廷或达官显贵。
- 公车牍:指官方的文书或信件。
- 玉色近昕夕:夕阳映照下的玉石色彩,形容美好景色。
- 山中符:可以理解为隐秘的道理或智慧。
- 道行国无小:强调道德的追求与实践无关大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流谦,字无问,号子贞,生活在宋代,是一位诗人和学者,以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情感细腻、哲理深邃为特点。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流谦送别孙隆州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祝福。诗中流露出作者对道德理想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送孙隆州》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开篇以“万里对明光”引入,展现了即使身处千里之外,心灵的联系依旧紧密。随后,诗人提及“九陛元不隔”,不仅强调了两者间的身份差异,也暗示了对友谊的珍视。
在读到公车的信件时,诗人感到欢喜,仿佛在夕阳下见到了美丽的玉石,表现出对友人近况的关心与祝福。诗中“道行国无小,意甘食则旨”一句,深入探讨了道德与人生的追求,强调了对智慧的渴望与实践的重要性。
整首诗情绪层层递进,既有对友人即将分别的惆怅,也有对未来的期许。诗人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道德和社会的思考。在结束时,诗人孤独地踯躅在南城角落,面临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他在追求理想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对明光”:即使相隔遥远,依然能够感受到光明的存在,象征着友谊的永恒。
- “九陛元不隔,是亦父子尔”:即使地位不同,但情谊如父子般亲近。
- “我读公车牍,再拜甚欢喜”:读到友人的信件,心中欢喜,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心和尊重。
- “玉色近昕夕”:夕阳下的美丽景象,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道行国无小,意甘食则旨”:道德的实践没有大小之分,内心所愿便是幸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色”比喻美好的人生。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嘉陵水”象征着流逝的时间与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孙隆州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道德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光:象征真理与希望。
- 山中符:象征深藏的道理与智慧。
- 嘉陵水:象征流逝的时间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万里对明光”象征什么?
- A. 遥远的距离
- B. 永恒的友谊
- C. 美丽的景色
-
“九陛元不隔”中的“九陛”指什么?
- A. 友人
- B. 高贵的地位
- C. 诗人自己
-
诗中提到的“长年慕道德”反映了诗人的什么追求?
- A. 财富
- B. 名声
- C. 道德与智慧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展现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但更侧重于豪放与洒脱;而李流谦的诗则显得更加细腻与沉思,体现了不同的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流谦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