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琴》

时间: 2025-01-19 17:56:37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夜晚独自弹奏琴声的感受。蜀地的桐木质地坚实,楚地的丝弦音色清晰动听。弹奏的节奏缓慢,夜深时分,琴声传出十几声。琴声入耳乍听之下似乎没有什么味道,但细细体会却能感受到内心的情感。自己弹奏,自由自在,也不需要他人来倾听。

注释:

  • 蜀桐:指四川地区的桐木,质地坚实,适合制作乐器。
  • 楚丝:指楚地制作的丝弦,音色清澈悦耳。
  • 调慢:指弹奏的速度较慢。
  • 夜深十数声:夜深时分,琴声响起,数量约十几声。
  • 入耳澹无味:初听琴声平淡无味。
  • 惬心潜有情:细听琴声,心中却潜藏着情感。
  • 自弄还自罢:自己弹奏自己停止。
  • 亦不要人听:不在乎他人的倾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夜琴》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诗人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弹琴,借此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艺术自得其乐的态度。

诗歌鉴赏:

《夜琴》是一首极具情感和意境的诗作。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弹琴,首先描绘了乐器的材质与音色,蜀桐的坚实与楚丝的清澈,体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与对乐器的细致观察。接着,诗人用“调慢弹且缓”来形容自己弹奏的节奏,给人一种宁静悠然的感觉,似乎伴随着夜色的深沉,琴声缓缓流出,似在诉说内心的情感。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两句,既表现了初听琴声的淡然,又暗示了音乐内在的情感深邃。音乐表面上似乎并无特别之处,实则在心底勾动着情感的波澜。这种对比使得诗歌更为深刻,既呈现了音乐的表象,又揭示了其深层的情感。

最后两句“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更是道出了诗人对音乐的私人享受与对外界评价的淡然。音乐不仅是外在的表达,更是内心的抒发。白居易在这首诗中,凝聚了音乐的魅力与孤独的情感,展示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蜀桐木性实:蜀地的桐木质地坚实,适合制琴。
  2. 楚丝音韵清:楚地的丝弦声音清脆悦耳。
  3. 调慢弹且缓:弹奏的节奏缓慢而舒缓。
  4. 夜深十数声:夜色已深,琴声响起十几声。
  5. 入耳澹无味:琴声入耳,乍听平淡无味。
  6. 惬心潜有情:细听之下,内心却潜藏着情感。
  7. 自弄还自罢:自己弹奏,自己停止。
  8. 亦不要人听:不在乎他人是否倾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对称工整。
  • 比喻:琴声与内心情感的对比,体现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琴声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外界评价的淡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桐:象征音乐的根基与力量。
  • 楚丝:象征音乐的优雅与清晰。
  • 夜深:象征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琴声:象征情感的表达与内心的独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的《夜琴》主要描绘的是哪种乐器?

    • A. 古筝
    • B. 琵琶
    • C. 琴
    • D. 笛子
  2. 诗中提到的“蜀桐”指的是哪里的木材?

    • A. 四川
    • B. 湖南
    • C. 江苏
    • D. 广东
  3. 诗人对琴声的初听感受是:

    • A. 美妙动听
    • B. 澹无味
    • C. 让人陶醉
    • D. 令人烦躁

答案:

  1. C. 琴
  2. A. 四川
  3. B. 澹无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白居易《夜琴》 vs 杜甫《月夜忆舍弟》: 两者均描绘夜晚的意境,但白居易更侧重于个人的音乐体验,而杜甫则表达对兄弟的思念,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