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亭携乐观渔宴宿》
时间: 2025-01-01 14:17: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震泽平芜岸,松江落叶波。
在官常梦想,为客始经过。
水面排罾网,船头簇绮罗。
朝盘鲙红鲤,夜烛舞青娥。
雁断知风急,潮平见月多。
繁丝与促管,不解和渔歌。
白话文翻译:
震泽的平坦河岸,松江上落叶随波漂荡。
作为官员我常常在此梦想,今天却是为了做客而经过这里。
水面上摆放着渔网,船头装饰着华丽的绸缎。
早上餐盘上有红鲤鱼,晚上烛光下舞动着青色的娥女。
大雁飞走了,知道风已急,潮水平静时月亮显得特别多。
繁密的丝竹乐器与短小的管弦无法合奏出渔歌。
注释:
- 震泽:指震泽湖,位于今江苏省,因水域广阔而成名。
- 平芜岸:平坦的芦苇岸边景象。
- 松江:松江是指流经上海的江河,象征着诗中幽静的水乡。
- 罾网:一种捕鱼用的网。
- 鲙:指一种鱼,通常指鲤鱼。
- 青娥:传说中的舞女,这里指代在夜晚表演的女子。
- 繁丝与促管:指乐器,繁丝可能指弦乐器,促管指管乐器。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青娥”可能与古代神话传说中仙女的舞蹈相关,表现出一种优雅和美好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后在长安和杭州等地生活。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而著称,关注民生,常表现出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白居易任职于松江(今上海一带)期间,表达了他在水乡的所见所感。诗中描绘了渔宴的情景,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松江亭携乐观渔宴宿》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的诗作。白居易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松江水乡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活动,诗中流露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开头两句以“震泽平芜岸,松江落叶波”描绘了宁静的水面和岸边的自然景观,让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氛围。接着,诗人转入对渔宴的描写,水面上排放着渔网,船头装饰华丽,体现出渔民生活的富足。早晨的餐盘上有鲜美的鲤鱼,夜晚则在烛光下欣赏舞女的表演,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示了生活的乐趣与和谐。
然而,诗中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结尾提到“繁丝与促管,不解和渔歌”,表达了虽有乐器,却无法合奏出渔歌的无奈,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水乡的美丽,更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展示了他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震泽平芜岸:描绘震泽一带的平坦水岸,营造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景象。
- 松江落叶波:松江水面上,树叶随波漂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在官常梦想:诗人作为官员,常常在此处幻想。
- 为客始经过:今天是为了做客而经过这里,暗示了生活的变化。
- 水面排罾网:水面上摆放着渔网,渔民的生活情景。
- 船头簇绮罗:船头装饰着华丽的绸缎,展示出一种富裕的生活方式。
- 朝盘鲙红鲤:早上的餐盘上有新鲜的红鲤鱼,象征着美好的开始。
- 夜烛舞青娥:晚上烛光下,舞女翩翩起舞,展现出热闹的夜生活。
- 雁断知风急:大雁飞走了,感知风势急促,反映出自然的变化。
- 潮平见月多:潮水平静时,月亮显得特别多,暗示了宁静的夜晚。
- 繁丝与促管:乐器种类繁多,但无法合奏出渔歌,表达了对和谐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对水乡美景的描绘,诗人将自然与人文生活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画面。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的美感,通过对称的句式加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水乡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展现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同时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震泽:象征宁静与自然。
- 松江:代表水乡特色,体现诗人的生活环境。
- 罾网、鲙鱼:渔民的生活,反映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青娥:美丽的舞女,象征生活的乐趣。
- 月亮:宁静的象征,代表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水面上摆放的是什么? A. 渔网
B. 船只
C. 鱼
D. 水草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战争
B.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C. 诗人的失落
D. 爱情 -
“朝盘鲙红鲤”中的“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鱼
C. 一种花
D. 一种酒
答案:
- A. 渔网
- B.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B. 一种鱼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 vs. 杜甫:白居易的诗更多表现个人生活的乐趣,而杜甫则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均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