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开守解印》
时间: 2025-01-07 15:52:16意思解释
送开守解印
作者: 冯时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穷冬自萧疏,小垒玄云开。
使君掷虎符,行矣何遽哉。
父老相与言,未言心已哀。
自云好使君,抚我如婴孩。
天不为我旱,人不为我灾。
使君今已行,力挽不可回。
举手向父老,听我勿我猜。
赤骥万里足,瑶池倏往来。
伏枥方丈间,何其等驽骀。
丹凤隘寥廓,五湖看如杯。
修羽落樊笼,安得一毰毸。
骥非伏枥姿,凤当翔九垓。
使君禀天秀,磊磊真长才。
峡裹三家村,胡为久徘徊。
况与艰运偶,中州涨胡埃。
天子急亲贤,搜访群草莱。
一麾谅其微,千里良需材。
弃去自腾踏,为国除祸胎。
父老休嗟惜,功勋在云台。
白话文翻译:
寒冬的景象显得十分萧条,天空中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使君扔下虎符,为什么走得如此匆忙?乡亲们相互低声议论,虽然没有说出口,心中却已经感到悲伤。使君说他对乡亲们的好,像母亲抚育婴儿一样。上天并没有使我干旱,世人也没有给我带来灾难。使君如今已经离去,强行挽留也已无济于事。举手向乡亲们致意,希望你们不要猜疑我。骏马能跑万里,瑶池瞬息万变。可是在马厩里,怎么能与那些劣马相提并论?丹凤的身影在广阔的天空中显得多么渺小,五湖看起来如同一只杯子。修整羽毛的鸟儿从笼子中落下,又怎能得到一只绸缎般的翎羽?骏马并不是伏在马厩里的样子,凤凰应该在九天之上翱翔。使君天生聪慧,才华横溢,为什么在峡谷中徘徊不前?更何况正值艰难时运,中原地区尘土飞扬。天子急于亲近贤才,四处搜寻良草。只需一声号令,便能识别微小的才能,千里之外的良材也能被需要。抛弃私念,奋发向前,为国家铲除祸根。乡亲们不要再感伤,功勋就在云台之上。
注释:
- 虎符: 古代的权力象征,持有虎符的人可以调动军队。
- 赤骥: 指的是优秀的马,象征人才。
- 丹凤: 指凤鸟,常用来象征高贵与美好。
- 瑶池: 传说中的仙境,常用以象征美好和希望。
- 云台: 在古代,云台常用来象征成就与高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时行,字子贞,号云溪,宋代文学家、政治家,曾任官员,参与过多次政治活动,以其诗词见长,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送别一位官员,表达了对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政治前途的忧虑和对乡亲的关怀。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慨,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送开守解印》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将离别的忧伤与对未来的期待交织在一起。诗的开头以“穷冬自萧疏”描绘了一个寒冷萧条的冬季,暗示了即将离别的氛围。而“使君掷虎符”则直接表明了离别者的身份,与权力的象征,瞬间拉高了整个诗的层次感。接着,诗人通过乡亲们的忧虑和对使君的依恋,展现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望与依赖。诗中反复提到的马与凤,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与对官员离去的惋惜。
整首诗在语气上既有怅惘的情感,又不乏对未来的期盼。尤其是最后两句,强调功勋在于行动而非留恋,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对国家、人民的责任感,使得这首诗在古代送别诗中显得尤为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穷冬自萧疏: 描绘寒冬的萧条,暗示离别的气氛。
- 小垒玄云开: 乌云散去,象征希望的到来。
- 使君掷虎符: 表明使君的身份和权力,暗示其离去的决心。
- 父老相与言: 乡亲们低声交谈,显示出对使君的忧心。
- 抚我如婴孩: 表达乡亲对使君的信任与依赖。
- 使君今已行: 强调使君的离去已成事实。
- 赤骥万里足: 赞美人才的能力与潜力。
- 骥非伏枥姿: 指出优秀的人才不应被束缚,理应展翅高飞。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马与凤的比喻,表达对人才的渴望。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使情感更加深厚。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惋惜、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人才的渴求,体现了作者关心国家和人民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虎符: 权力与责任的象征。
- 骥: 代表优秀人才。
- 凤: 象征高贵与理想。
- 云台: 成就与理想的象征。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使得情感的表达更为深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虎符”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权力
- C. 智慧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赤骥”象征什么?
- A. 劣马
- B. 优秀人才
- C. 贫穷
答案: B
-
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 A. 喜悦
- B. 忧伤与期盼
- C. 愤怒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同样以送别为主题,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春望》 by 杜甫: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诗词对比:
- 《送友人》 vs 《送开守解印》: 两者都涉及送别,但李白的作品更多表现个人情感,而冯时行则更关注国家与社会。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冯时行与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