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一首》
时间: 2025-01-01 15:10: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蚍蜉一首
梅月炎官尚敛威,
纷纷此物傍綀衣。
扑灯似怕光芒掩,
撼树都忘力量微。
因爱积阴憎景日,
逆知将雨泄天机。
未应蚁子浑无援,
时至皆能插羽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蚍蜉这种小昆虫在梅花和月光下的情景。诗人感叹,尽管蚍蜉如此微小,却在黑暗中飞舞,仿佛害怕灯光的照耀会遮盖它的身影。它在树间摇晃,却忘记了自己的力量是多么微弱。因为喜欢阴暗的环境而憎恶光明,它逆着雨水的流动,似乎想要泄露天机。蚂蚁虽然微不足道,但也并非没有帮助,时机到来时,它们也能展翅高飞。
注释:
- 蚍蜉:一种小型昆虫,象征微小与无力。
- 梅月:梅花和月亮,代表着诗意的意境。
- 炎官:指阳光,表示温暖和威势。
- 扑灯:形容蚍蜉飞向灯光。
- 撼树:形容蚍蜉在树间摇晃,表现出力量的微弱。
- 积阴:积累阴暗的环境。
- 泄天机:泄露天意或天机,意指对自然的理解。
- 插羽飞:指借助外力飞翔,象征希望与可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幽兰,宋代诗人,出生于福建,晚号青松老人。他的诗风受到李白和杜甫的影响,风格多样,擅长抒情和描写自然。
创作背景:
《蚍蜉一首》创作于诗人对自然及生命的感悟中,反映了他对微小生命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蚍蜉的描写,展现了微小生命在自然界中的脆弱与顽强。诗中用“梅月炎官尚敛威”开篇,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温暖的场景,接着引入蚍蜉,带有一种微妙的对比。诗人用“扑灯似怕光芒掩”来表现蚍蜉对光明的畏惧,似乎在暗示微小生命对外界强大力量的无奈与恐惧。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蕴含着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诗人通过蚍蜉的形象,暗示了在强大环境的压迫下,生命的脆弱与坚韧。结尾处提到“时至皆能插羽飞”,则是对未来的期许,表明即使是微小的生灵,也有展翅高飞的一天,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梅月炎官尚敛威:梅花与月光下,阳光的威势仍然有所收敛。
- 纷纷此物傍綀衣:蚍蜉在周围飞舞,仿佛在细腻的衣服旁边游走。
- 扑灯似怕光芒掩:蚍蜉扑向灯光,似乎害怕光芒会遮掩它的存在。
- 撼树都忘力量微:在树上摇晃,却忘记了自身的力量是微弱的。
- 因爱积阴憎景日:因喜爱阴暗而厌恶光明的景象。
- 逆知将雨泄天机:逆着雨水,似乎想要揭示天意。
- 未应蚁子浑无援:也许蚂蚁并不是毫无帮助的。
- 时至皆能插羽飞:时机来临时,所有生灵都能展翅高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蚍蜉比作微小生命的象征。
- 拟人:赋予蚍蜉情感与思考。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强调生命的脆弱与顽强,表达了对微小生命的关注与思考,传达出在自然界中,尽管力量微弱,但依旧有追求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月:象征美丽与宁静。
- 灯光:象征希望与光明。
- 阴影:象征隐秘与未知。
- 蚍蜉:象征微小生命的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蚍蜉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希望
- B. 微弱生命
- C. 强大力量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扑灯”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对光明的渴望
- B. 对光明的恐惧
- C. 对光明的无所谓
- 答案:B
-
诗的最后一句“时至皆能插羽飞”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绝望
- B. 期望
- C. 无奈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的《蚍蜉》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关注自然,但刘克庄侧重微小生命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
以上为《蚍蜉一首》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