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睢魏齐》

时间: 2025-01-04 09:30:34

士固不可辱,人殊未易知。

元来座上客,不及箦中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士固不可辱,人殊未易知。元来座上客,不及箦中尸。

白话文翻译:

士人当然不能被侮辱,然而世人却很难真正了解。原本坐在席上的客人,还不如那棺材里的尸体。

注释:

  • 士固不可辱:士人应该受到尊重,不应被侮辱。
  • 人殊未易知:人心难测,世人并非容易了解。
  • 元来:原本、其实。
  • 座上客:指在席上招待的宾客。
  • 箦中尸:指放在棺材里的尸体,象征着死者。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士”可以理解为士人,反映了古代对士人身份的重视和尊重。士人既是学者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尊严与地位在社会中占有重要位置。诗中提到的“箦中尸”则引发对生死的思考,暗示世事无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太白,宋代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古体诗和词闻名。他的作品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常反映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地位与尊严受到挑战的时期。刘克庄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士人身份的捍卫,以及对人与人之间信任缺失的忧虑。

诗歌鉴赏:

《范睢魏齐》是一首短小却意味深长的诗。诗的开头就明确了士人不可被侮辱的观点,这不仅是对士人身份的捍卫,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道德的关注。接下来的“人殊未易知”则揭示了人性复杂、难以捉摸的本质,表明人与人之间信任的脆弱。

整首诗在表面上看似简单,实则层次丰富。通过“座上客”和“箦中尸”的对比,刘克庄深刻地探讨了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关系,暗示即使是高坐于席上的人,也可能不如死者那样真实且安宁。这种对比不仅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也让人反思在世俗纷扰中,真正值得珍视的是什么。

诗中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显示出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与反思。可以说,这首诗既是对士人尊严的呼喊,也是对人性深处的探讨,读后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士固不可辱”:士人身为社会重要的角色,理应受到尊重,不容被侮辱。
    • “人殊未易知”: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信任非常困难,常常存在误解。
    • “元来座上客”:原本坐在席上的人,其地位和表象并不代表真实的价值。
    • “不及箦中尸”:与死者相比,这些表面上的荣华富贵显得微不足道。
  • 修辞手法

    • 对比:座上客与箦中尸的对比突显了人事的无常与表象的虚幻。
    • 反讽:表面尊贵的“座上客”实际上不如死者的真实与宁静。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士人尊严与人心难测的主题,表达了对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士人阶层,承载着文化与道德的责任。
  • 座上客:象征表面的荣华与地位,往往不代表真实内涵。
  • 箦中尸:象征死亡的终极与真实,反映生死的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士固不可辱”表达了什么观点?

    • A. 士人应当受到尊重
    • B. 士人可以被侮辱
    • C. 士人不重要
  2. “人殊未易知”指的是什么?

    • A. 人心难以捉摸
    • B. 人与人之间容易理解
    • C. 人的感情真挚
  3. 诗中“座上客”与“箦中尸”的对比,意在表达什么?

    • A. 生死无常
    • B. 人生的荣华富贵
    • C. 朋友的关系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兵车行》同样探讨了士人的悲剧命运,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士人无奈的境遇。
  • 李白的《将进酒》则通过豪放的饮酒场景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虽风格不同,但主题上均涉及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刘克庄诗文集》
  • 《古代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