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骇蒙倛面,儿扶痀瘘身。有时临镜问,此老是何人。
白话文翻译:
客人惊讶地看着我,面容憔悴,儿子扶着我这副残躯。有时照着镜子,问自己:这位老人究竟是谁?
注释:
- 客骇:客人感到惊讶或恐惧。
- 蒙倛面:形容面容憔悴,面目模糊。
- 儿扶:儿子扶持,指子女对老人的照顾。
- 痀瘘身:形容身体残缺,瘦弱的样子。
- 临镜问:面对镜子问自己,反省自我的状态。
- 此老是何人:自问自己,表达对自我身份的困惑。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在诗中表现出的对老年与自我身份的疑问,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衰老与时间流逝的普遍思考。这种思考在古人中常常引发哲学上的探讨,诸如《庄子》中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涧溪,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文人。他在诗词上有较高的造诣,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正值人生的黄昏期,刘克庄对衰老的无奈与困惑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常常面临孤独与身体的衰弱,这种情感在诗中得以传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思,描绘了一个老年人在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他人对自己的惊讶与关心,反映出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自觉和感慨。后两句则是自我反思的表现,面对镜子,诗人不禁对自己的身份产生疑惑,这种对自我的审视不仅表现了对衰老的无奈,也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全诗不多的字句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让人感受到老年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诗中“此老是何人”的疑问,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追问,突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思考。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普遍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骇蒙倛面:通过“客”字引入,表现出外界对老人的惊异,反映出老人的衰老已经到了让人震惊的地步。
- 儿扶痀瘘身:儿子对父亲的扶持,展现出亲情的温暖,但也隐含了父亲身体的虚弱与残缺。
- 有时临镜问:表现出诗人对自我形象的思考,面对镜子,内心的疑惑不断浮现。
- 此老是何人:直接提出疑问,表明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迷惑和对老年的人生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客骇”和“儿扶”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 比喻:在“蒙倛面”中,使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化地表达了人的憔悴状态。
- 反问:最后一句的反问手法,突显了诗人的内心挣扎和无奈。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衰老的无奈与对身份的反思,表现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这种深邃的思考不仅是个人的情感宣泄,也是对普遍人类境况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客:象征外部世界的评价与关注。
- 镜子:象征自我反思与内省的工具。
- 老:象征着衰老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个词可以理解为“惊讶”? A. 恐惧
B. 骇
C. 忧愁
D. 安静 -
诗中“痀瘘身”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健康
C. 残缺、虚弱的身体
D. 强壮 -
诗中的“此老是何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幸福
B. 疑惑与无奈
C. 自豪
D. 喜悦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对衰老和生命的思考。
- 白居易的《琵琶行》:对人生苦短的感悟。
诗词对比:
- 《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与本诗的“此老是何人”相呼应,均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有所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