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蜀二首》

时间: 2025-01-19 20:09:20

盗隔枝江远,人来蜀道稀。

乱离非复昔,富贵不如归。

戎马心何壮,家山愿莫违。

阿圆从小慧,解叹白云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蜀二首

盗隔枝江远,人来蜀道稀。
乱离非复昔,富贵不如归。
戎马心何壮,家山愿莫违。
阿圆从小慧,解叹白云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蜀地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诗人感叹,盗贼横行使得蜀道变得遥远,来往的人越来越少。如今的乱离局面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富贵的生活再也无法比拟回归故乡的幸福。即使戎马生涯令人心壮,心中对家山的向往却从未减弱。阿圆从小聪慧,总是叹息着白云的飘飞。

注释:

  • :指盗贼,隐喻社会动荡。
  • 隔枝江远:意指与故乡之间的距离遥远,难以相见。
  • 蜀道稀:指来往蜀地的人少,暗示社会动荡带来的影响。
  • 乱离:指家庭的离散和离乱,感慨世事无常。
  • 阿圆:可能是诗人所爱之人,象征着柔情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子翚,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典雅、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抒情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战乱年代,作者心系故乡,反映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朴素的言辞,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乱世的感慨。开头两句“盗隔枝江远,人来蜀道稀”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战乱带来的不安与生活的艰辛,诗人通过对蜀道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失落。接下来的“乱离非复昔,富贵不如归”则将主题进一步深化,表达了对往昔安宁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荣华富贵的无所谓,归乡的愿望更显得迫切而真挚。

在后面两句中,诗人通过“戎马心何壮,家山愿莫违”展现了即使在戎马生涯中,心中对故乡的向往也始终存在。最后一句“阿圆从小慧,解叹白云飞”则引入了个人情感,表现了对爱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盗隔枝江远:由于盗贼横行,导致和故乡的距离感加深。
    • 人来蜀道稀:来往的旅客稀少,表现了社会动荡的现状。
    • 乱离非复昔:如今的离乱与昔日的安宁形成鲜明对比。
    • 富贵不如归:强调对回归故乡的渴望,财富与地位无法替代故乡的温暖。
    • 戎马心何壮:即便身处戎马生涯,内心依然对家乡充满壮志。
    • 家山愿莫违:希望不违背对家乡的向往与承诺。
    • 阿圆从小慧:提及爱人,表达思念。
    • 解叹白云飞: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盗隔枝江远,人来蜀道稀”形成对仗工整的句式。
    • 比喻:用“白云飞”来象征漂泊与思念。
  • 主题思想: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乱世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盗”:象征社会动荡,暗示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 “蜀道”:代表与故乡的距离,幽远而难以抵达。
  • “家山”:象征故乡,体现出对根的依恋。
  • “白云”:象征时光的流逝与无常,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蜀道”象征什么?
    A. 富贵
    B. 归乡的道路
    C. 战乱

  2. “戎马心何壮”中的“戎马”指的是什么?
    A. 农田
    B. 战争
    C. 家庭

  3.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思念与无奈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刘子翚的《寄蜀二首》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家人的牵挂,前者更多地体现了对社会动荡的无奈,后者则更突出家庭的情感纽带。两者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