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伟观》
时间: 2025-01-01 11:48: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湖伟观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倚空窗户不曾扃,两眼风烟障翠屏。
西子艳分晴雨倦,伍胥魂激浪涛腥。
鼓箫咽晚难无酒,花柳争春别有亭。
恨掩四时歌舞去,古祠寒玉几竿青。
白话文翻译
我倚靠在空窗前,窗户从未关上,眼前的风烟如同迷障,遮住了翠绿的山屏。
西湖的西子美人,因晴天与雨天交替而显得疲倦,伍胥的灵魂在波涛中激荡,带来腥气的浪潮。
鼓声和箫声在傍晚交织,酒却难得,花柳争春之际,别有一处亭子。
我恨那四季的歌舞早已远去,古老的祠堂中,寒玉般的青竹依然屹立。
注释
- 倚: 倚靠。
- 不曾扃: “扃”是关上、锁上,这里指窗户未关。
- 风烟: 形容烟雾弥漫的景象。
- 翠屏: 指青翠的山峰。
- 西子: 西湖的西子(西湖美人),指的是西湖的美丽景色。
- 伍胥: 伍胥是春秋时期的名将,代表英勇和壮烈。
- 腥: 指海浪带来的咸腥味。
- 鼓箫: 指乐器,常用于宴席或饮酒时。
- 争春: 花柳争相盛开的情景。
- 古祠: 古老的祠堂,常用于祭祀。
典故解析
- 西子: 指的是西湖的美丽景色或美丽的女子,常用以象征美的典范。
- 伍胥: 典出《史记》,伍胥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将领,他的故事往往与江湖、英雄气概相联系。
- 寒玉: 寒玉常用来形容玉石的冰冷,象征高洁和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子直,号静庵,宋代著名诗人,以豪放、清新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江湖风光和人情世态,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作品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文人雅士的盛行,诗人在游历江湖时,受到自然景色和历史文化的影响,抒发了对美好景象的感慨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歌鉴赏
《江湖伟观》是一首充满了江湖气息与自然美的诗作,董嗣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描绘了一个既真实又具有艺术感的江湖世界。诗中“倚空窗户不曾扃”,开篇便营造了一种闲适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悠闲的午后,透过窗户观赏外界的变幻。接下来的“西子艳分晴雨倦”,则以西湖美人比喻自然景色的变化,展现了一种因时而变的美,令人感受到自然的无常和诗人的细腻观察。
“鼓箫咽晚难无酒”,在这句中,诗人通过音乐和饮酒的结合,将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致紧密相连,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苦乐交织。最后两句“恨掩四时歌舞去,古祠寒玉几竿青”,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古老的祠堂依然存在,而歌舞已去,表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在意象的呈现上,既有对美丽景色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董嗣杲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切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倚空窗户不曾扃:我倚靠在空窗前,窗户从未关上,表现出一种闲适与放松。
- 两眼风烟障翠屏:眼前的烟雾遮住了青翠的山屏,描绘了朦胧的景象。
- 西子艳分晴雨倦:西湖美人因天气变化显得疲倦,表现出自然界的无常。
- 伍胥魂激浪涛腥:伍胥的灵魂与波涛相激荡,象征着壮烈与激情。
- 鼓箫咽晚难无酒:傍晚的音乐与饮酒的结合,表达了生活的乐趣。
- 花柳争春别有亭:春天花柳争妍,另有一处亭子,营造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 恨掩四时歌舞去:对四季歌舞的怀念与惋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古祠寒玉几竿青:古老的祠堂与青竹相映,表现出一种静谧与孤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西子”比喻美丽的自然景致。
- 拟人:如“鼓箫咽晚”,赋予音乐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江湖景色和历史文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以及对流逝时光的感慨,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窗:象征着开放与自由,带有一种闲适的情感。
- 风烟:代表着世事的变幻与无常。
- 翠屏: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西子:美的象征,代表着理想与向往。
- 古祠: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人文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倚空窗户不曾扃”中的“扃”是什么意思?
- A. 开
- B. 关
- C. 锁
- D. 挂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西子”指的是____。
-
判断题:诗中的“伍胥”是指一位春秋时期的将领。 (对/错)
答案
- B
- 西湖美人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江湖伟观》 vs 《水调歌头》: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但《水调歌头》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江湖伟观》则更加注重对江湖景象的描绘与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诗词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