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黄池舟中独酌五首》
时间: 2025-01-06 16:26: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深客棹倚吴头,喜见江乡素月浮。
水墨画成洲渚远,神仙宅尽水云幽。
心间最与趣相会,句拙怜景莫收好。
多少楼台罗绮席,未知真是赏中秋。
白话文翻译:
秋天深了,我的船靠在吴地的岸边,看到江乡的明月高悬,心中不禁欢喜。
远处的洲渚仿如水墨画般,神仙的居所被水与云环绕,显得幽静而美丽。
在我心中,最能与这美景相会的,便是那些简单的句子,虽然拗口,却也怜惜这份景致。
多少楼台、绮丽的席子,然而我却不知这是否就是中秋的真正赏景之所。
注释:
- 吴头:指吴地,古地名,今江苏一带。
- 素月:清澈的月亮,常用以形容明亮的秋月。
- 洲渚:指江中的小洲和沙滩。
- 神仙宅: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环境。
- 趣:乐趣、情趣。
- 拙:形容词,意指笨拙。
- 罗绮席:形容华丽的席子,常用于宴会或节日庆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阳枋,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阳枋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诗人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景物,传达情感。
创作背景:
《中秋黄池舟中独酌五首》是阳枋在一次中秋时节,身处江边独自饮酒时创作的。这首诗反映了他在这美好节日里,面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思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中秋夜独酌时的情境,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孤独感的反思。开头两句“秋深客棹倚吴头,喜见江乡素月浮。”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秋夜,诗人靠在船头,看到明亮的月光照耀在江面上,感受到自然的圆满与美好。接下来的“水墨画成洲渚远,神仙宅尽水云幽。”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如画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在表达个人情感方面,诗人提到“心间最与趣相会,句拙怜景莫收好。”这里展现了诗人对景色的感慨,虽然词句简单,却足以表达内心的感受。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更具亲和力,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最后两句“多少楼台罗绮席,未知真是赏中秋。”则引发了对中秋节的思考,诗人质疑那些华丽的席子是否真正能比得上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深客棹倚吴头:描述诗人秋天深处,乘客船停靠在吴地的岸边。
- 喜见江乡素月浮:诗人看到明亮的江乡秋月,心中感到欢喜。
- 水墨画成洲渚远:远处的小洲和沙滩如同水墨画般优美。
- 神仙宅尽水云幽:神仙的居所被水和云环绕,显得幽静。
- 心间最与趣相会:诗人内心最能与这美景相契合。
- 句拙怜景莫收好:虽然自己的诗句笨拙,却依然对这美景心生怜惜。
- 多少楼台罗绮席:提到许多华丽的楼台和宴席。
- 未知真是赏中秋:不知这些是否真正代表了中秋的赏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洲渚比作水墨画,强调景色的美丽。
- 对仗:如“水墨画成洲渚远,神仙宅尽水云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景物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诗人对中秋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个人孤独情感的思考。诗人通过描写月光和江乡的美景,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对华丽宴席的质疑则道出对真实情感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月:象征宁静与圆满。
- 洲渚: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美丽。
- 神仙:代表理想生活、追求的美好境界。
- 楼台与绮席:象征繁华与浮华,反衬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素月”指的是什么?
- A. 明亮的月亮
- B. 黑暗的夜
- C. 太阳
- D. 星星
-
“水墨画成洲渚远”中的“水墨画”用来比喻什么?
- A. 夕阳
- B. 美丽的景色
- C. 烟雾
- D. 船只
-
诗人对“多少楼台罗绮席”的看法是?
- A. 非常赞美
- B. 觉得无趣
- C. 不知是否代表真正的中秋
- D. 认为很美丽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 阳枋 vs 李白:阳枋的诗歌更注重描绘自然之美,而李白在《月下独酌》中则更加强调自我情感与孤独感的结合。
- 阳枋 vs 苏轼:阳枋的诗歌表现出对中秋的思考,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则充满了对月的哲理性思考与人生态度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基础知识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