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头看可正平诗有"寄养直时未祝发"等篇,》

时间: 2024-12-29 20:00:31

却因理发得披文,看尽庐山笔底春。

寄语可师休祝发,癞边犹有去年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却因理发得披文,看尽庐山笔底春。寄语可师休祝发,癞边犹有去年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因为理发而披上了文采,凝视庐山的美景仿佛在纸上描绘春色。我想对可师说,不要再祝我头发长了,头上的癞疮边缘依然留有去年的痕迹。

注释:

  • 理发:指的是剪头发,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变化。
  • 披文:披上文采,意指文思涌动,有所创作。
  • 庐山:即庐山,位于江西省,以其秀美的山水著称,代表自然的美丽。
  • 寄语:寄托心愿,表达期望。
  • 可师:可能是指某位老师,或是对某位朋友的称呼。
  • 祝发:祝愿头发长得快,通常是为人祝福的传统。
  • 癞边:指头上曾经的癞疮,留下的痕迹,暗示着过去的伤痛和不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其诗风格多样,有的清丽婉约,有的豪放热烈。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他隐居于山水之间,生活简朴,心境悠然的时光。诗中通过理发这一日常小事,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过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理发”开篇,映衬出一种新生的气息,似乎在暗示着一种更新与改变。杨万里用“披文”来表明自己在理发后心境的变化,仿佛自己充满了灵感,能够描绘出庐山的春景。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抒发。

庐山在诗中不仅是一处景点,更是诗人心灵的寄托。通过“看尽庐山笔底春”,杨万里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向往与感悟,仿佛是在与大自然对话,体会到春的生机与活力。

接下来,诗人寄语“可师”,表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无奈。头发的生长与癞疮的痕迹相对比,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与困扰并存。杨万里在这里不仅在祝愿自己,更是在反思过去的经历,提醒自己珍惜当下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简单的日常行为,呈现出深刻的生活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却因理发得披文:理发后,仿佛得到新的文采,意味着一种新的开始。
  • 看尽庐山笔底春:描绘庐山的春色,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 寄语可师休祝发:对老师的寄语,希望不再祝愿头发长。
  • 癞边犹有去年痕:提及过去的伤痛,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发与文采相联系,表达内心的变化。
  • 对仗:诗句之间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象征:庐山象征自然之美,癞疮象征生活的困扰。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理发这一简单的日常行为,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它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对过去经历的反思,展现出一种在变化中寻找内心平静的哲理。

意象分析:

  • 理发:象征新的开始,变化与成长。
  • 庐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诗人的精神寄托。
  • 癞疮:象征过去的困扰与不快,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杨万里
    •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庐山”代表什么?

    • A. 一座山
    • B. 自然的美丽
    • C. 生活的困扰
    • D. 过去的伤痛
  3. 诗中“寄语可师休祝发”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希望长发
    • B. 不再祝愿
    • C. 寻求帮助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更侧重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 王维《鹿柴》: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和杨万里的诗意有相似之处,但风格更为淡雅。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