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二首》
时间: 2024-12-29 17:37: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雨龙公屡易方,魃妖谁敢扇余殃。
田畴接得三年熟,枕簟供来几夜凉。
更喜征夫无减灶,定应行旅不赍粮。
寄声鄞土黄承事,有粟何须更窖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丰收和安宁生活的感慨。诗中提到龙公(雨神)屡次带来雨水,干旱的魃妖再也无人敢来骚扰。田地经过三年的耕耘,已经丰收,夜晚的凉爽让人感到舒适。诗人高兴的是,出征的士兵不再需要添柴生火,行走的旅人也不必再担心没有粮食。最后,诗人寄信给鄞土的黄承事,表示有粮食就不必再去藏粮了。
注释
- 行雨龙公:指神话中的雨神龙公,象征着降雨和丰收。
- 魃妖:传说中的干旱之神,常被认为是带来灾害的妖怪。
- 田畴:指农田、田地。
- 枕簟:枕头和席子,这里用以形容夜晚的凉爽。
- 征夫:指出征的士兵。
- 鄞土:指当时的鄞地,可能指诗人的故乡。
- 黄承事: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故人,黄氏家族在当时颇有名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生卒年不详),字伯潜,号惭愧,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景色和乡土人情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耕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丰收的场景,表达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再用前韵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诗的开头提到龙公频繁降雨,给人以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与后文的丰收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田畴经过三年的耕作,终于迎来了丰收,这不仅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回报,也是大自然的恩赐。
诗中提到的“更喜征夫无减灶”,则展现了战争对生活的影响。士兵们不再需要为生火而忙碌,这不仅是对丰收的庆祝,也是对平和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对丰收的喜悦以及对安宁生活的渴望,显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有粟何须更窖藏”则是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粮食充裕的自信和对生活的满足。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类生活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雨龙公屡易方:龙公频繁降雨,带来丰收的希望。
- 魃妖谁敢扇余殃:干旱妖怪不再敢来祸害,暗示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
- 田畴接得三年熟:经过三年的耕耘,田地终于丰收。
- 枕簟供来几夜凉:夜晚的凉爽增添了生活的舒适感。
- 更喜征夫无减灶:士兵们不再需要为生火而忙碌,象征着和平的生活。
- 定应行旅不赍粮:行旅的人们也不必担忧粮食问题。
- 寄声鄞土黄承事:诗人寄信给朋友,分享丰收的喜悦。
- 有粟何须更窖藏:粮食充足,不必再去藏粮,表现出乐观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使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如“田畴接得三年熟,枕簟供来几夜凉”。
- 比喻:龙公与魃妖的对比,表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丰收、安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展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公:象征着降雨与丰收的神灵。
- 魃妖:象征着干旱与灾害的存在。
- 田畴:代表着农田和丰收的希望。
- 凉爽:象征着舒适的生活环境。
- 粮食: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行雨龙公屡易方”中的“龙公”指的是哪个神灵? A. 风神
B. 雨神
C. 火神
D. 地神 -
诗中提到的“魃妖”代表什么? A. 丰收
B. 干旱
C. 战争
D. 和平 -
“更喜征夫无减灶”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繁忙
B. 安宁
C. 战乱
D. 忧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吴潜《再用前韵二首》与陶渊明《归园田居》: 两首诗均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但吴潜的诗更注重丰收的喜悦与安宁的生活,而陶渊明则强调归隐田园的理想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吴潜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田园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