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曹守司直劝驾》

时间: 2025-01-14 02:55:24

李唐故典存烧尾,皇宋科名从敕头。

月露浓熏仙桂发,天风高送客槎浮。

三场魁匪先贤志,千佛名知几劫修。

自笑申公垂八十,不能挟册共西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唐故典存烧尾,
皇宋科名从敕头。
月露浓熏仙桂发,
天风高送客槎浮。
三场魁匪先贤志,
千佛名知几劫修。
自笑申公垂八十,
不能挟册共西游。

白话文翻译:

李唐的旧典籍如今只剩下烧尽的尾巴,
而皇宋的科举名声则依然在敕令之下。
月光与露水浓厚地滋养着仙桂的花开,
天风高送着客人的木筏漂浮在水面。
三场的魁首岂能与先贤的志向相比,
千佛的名号又有多少人经过几劫的修行?
我自嘲申公已八十高龄,
却无法带着书册一同西行。

注释:

  • 李唐:唐朝,代表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
  • 皇宋:指宋朝,强调科举制度的延续。
  • 烧尾:比喻古老的典籍已经不存在,只有残余的部分。
  • 仙桂:指的是桂花,象征高洁和美好的品德。
  • 槎浮:槎是竹筏,这里指代漂浮在水中的客船。
  • 三场:指科举考试的三场。
  • 申公:指申包胥,八十岁仍未能实现理想,寓意老而无所作为。

典故解析:

  • 申包胥:春秋时期著名的忠臣,以其忠诚与才智闻名。诗中提及他的八十岁,表达对老年人的自嘲和无奈。
  • 千佛名:提及佛教,可能象征着修行与求道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诗人,字子美,号白云,晚号山人。以其诗词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人事、自然及社会变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科举制度的思考。诗中表现了对于老年人无法实现理想的自嘲,同时也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今文化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到“李唐故典存烧尾”,即说明了唐朝的辉煌已成过去,现今的文化传承已然不再。诗人用“皇宋科名从敕头”来强调科举制度在宋代的延续,从而引发对古代文人理想的思考。

接下来的意象展示了自然的美好,诗人通过“月露浓熏仙桂发”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天风高送客槎浮”则暗示了人生如舟,漂浮不定的无奈。诗中对“三场魁匪先贤志”的自问,表现出对当代文人的反思,是否能够达到古代先贤的理想。

最后一联“自笑申公垂八十,不能挟册共西游”,以申公自嘲,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未能实现的失落,蕴含了人对理想追求的无奈和对岁月流逝的沉重感。整首诗在意象丰富、感情真挚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古今交错、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深刻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李唐故典存烧尾:指唐朝的文化遗产已被烧毁,仅存余晖。
  2. 皇宋科名从敕头:科举制度的延续,强调当代的文人仍依赖于制度。
  3. 月露浓熏仙桂发:自然景象与美好理想的结合,表达向往。
  4. 天风高送客槎浮:人生如舟,象征漂泊的无奈。
  5. 三场魁匪先贤志:对现代文人的自我反思与怀疑。
  6. 千佛名知几劫修:对修行的追问,暗含对信仰与修道的思考。
  7. 自笑申公垂八十:自嘲年老却无所作为,感慨时光。
  8. 不能挟册共西游:无法实现理想,表达对理想的无奈与追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风高送客槎浮”,将人生比作漂浮的木筏,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工整上具有很强的音乐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月露与仙桂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表现出诗人的内心渴望。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人通过自嘲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传达出对时光流逝与追梦无果的深沉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李唐:象征过往的辉煌与文化。
  • 皇宋:代表现今的科举制度与文化传承。
  • 月露: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理想追求。
  • 仙桂:象征高洁品德与追求的理想。
  • :象征人生的漂泊与不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唐故典”中“故典”指什么?

    • A) 新书
    • B) 旧典籍
    • C) 现代作品
    • D) 诗歌
  2. 诗中提到的“天风高送客槎浮”意指?

    • A) 友情
    • B) 人生的漂泊
    • C) 自然的美
    • D) 文化的传承
  3. 诗人以“申公”自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理想无法实现的失落
    • C) 对年轻人的羡慕
    • D) 对社会的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但更侧重于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苦难。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与刘克庄的追梦无果形成对比,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