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除即事十首》

时间: 2025-01-04 09:24:32

细切如丝菜,添斟献颂椒。

未曾守除夜,早已问元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切如丝菜,添斟献颂椒。未曾守除夜,早已问元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的场景:细细切好的菜肴如丝般细腻,酒杯中斟满了美酒,恭敬地献上香椒的菜肴。虽然还没有守到除夕的夜晚,心中却已经开始期待元宵的到来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细切如丝菜:指将蔬菜切得非常细,形容菜肴的精致。
  • 添斟献颂椒:添酒斟满,恭敬地献上香椒菜肴。
  • 未曾守除夜:尚未守到除夕的夜晚。
  • 早已问元宵:心中已经在询问元宵的到来。

典故解析:

  • 元宵:指农历正月十五日的节日,象征着团圆和喜庆,古时人们在这一天会吃元宵(汤圆)并赏灯。
  • 除夜:农历除夕,象征着辞旧迎新,除夕夜常常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字梦阮,号天池。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情世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岁除即事十首》是刘克庄在岁末之际所作,反映了他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回顾和对新年的期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节日可视为人们情感寄托的重要时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除夕的氛围,开头“细切如丝菜”便给人一种精致和温馨的感觉。诗中通过细致的饮食描写,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节日的期待。酒与菜肴的搭配,既表现出节日的丰盛,也暗示了人们在欢聚时的心情。接下来的“未曾守除夜,早已问元宵”,则通过对时间的巧妙把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不失优雅,情感上既有对过去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向往,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情感闭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细切如丝菜:开篇以细腻的切工引出节日的氛围,突显了对饮食的讲究。
  • 添斟献颂椒:通过酒和菜的结合,暗示了节日的喜庆和丰盛。
  • 未曾守除夜:表示当前时刻尚未到达除夕,但对节日的期待已在心中萌生。
  • 早已问元宵:通过时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新年的盼望和对团圆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切菜比作“丝”,形象生动。
  • 对仗:整句结构工整,体现了古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过年的主题,表达了人们在节日到来之前的期待和对团圆的向往,传递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丝菜:象征精致生活和节日的氛围。
  • :代表着丰盛的饮食和热情的款待。
  • 元宵:象征团圆与欢乐,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丝菜”指的是什么? A. 鱼
    B. 蔬菜
    C. 肉类

  2. 诗人对元宵的期待反映了什么主题?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望
    C. 对节日的厌倦

  3.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排比
    B. 对仗
    C. 夸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元日》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岁除即事十首》与白居易的《元日》都表现了对节日的期待,但刘克庄更注重饮食的细腻描写,而白居易则更强调节日的氛围和人们的情感反应。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但都反映了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