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许伯玉》

时间: 2025-01-17 09:47:19

文章先代是宗工,君有无双国士风。

百战功多沧海外,一官身老岭云东。

越庭诗礼皆能学,爱客壶觞不说穷。

凤峤松阴石湖月,至今人想许中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许伯玉
作者: 陈恭尹 〔明代〕

文章先代是宗工,君有无双国士风。
百战功多沧海外,一官身老岭云东。
越庭诗礼皆能学,爱客壶觞不说穷。
凤峤松阴石湖月,至今人想许中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许伯玉的敬仰与怀念。前面提到文章的前辈是宗工(即王宗道),而你则是无与伦比的国士。你在海上经历了无数战斗,已经在官场上年老,位于岭南的云东。你在诗词和礼仪方面都能有所教授,而对于来访的客人,你总是以酒杯相待,不谈自身的贫困。凤峤的松树下,石湖的月光依旧明亮,至今人们还在怀念你许中戎的风采。

注释

  • 宗工:指王宗道,明代著名的文章家。
  • 无双国士风:形容其才华横溢,品德高尚。
  • 百战功多:经历过很多战斗,立下赫赫战功。
  • 身老:年纪已大。
  • 越庭:指吴越地区,南方文化的代表。
  • 壶觞:指酒器,表示待客的方式。
  • 不说穷:不谈自己的贫困,表现出大度与豁达。
  • 凤峤:指山名,象征高洁的品格。
  • 石湖月:描绘出优美的自然景象,增添了诗的意境。
  • 许中戎:指许伯玉的字,表达对其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恭尹(约1540-1620),字景彰,号松溪,明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其作品多描绘自然和抒发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写此诗,向友人许伯玉表示敬意,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以及对友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寄许伯玉》是一首以敬仰、怀念为主题的诗,表现了诗人对许伯玉的高度赞赏与深切怀念。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许伯玉的才华、经历与品德,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国士的风范。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前辈和许伯玉的卓越,强调了后者的才华与品德,使人不禁为其折服。接下来的几句描写了许伯玉的经历,暗示他在战斗中获得的荣誉与经验,形成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面。

而后,诗人提到许伯玉在文化方面的造诣与对客人的热情,只言片语间流露出对其高洁人格的赞美。最后两句以自然景色结尾,既是对许伯玉的深切怀念,也暗示了他所代表的精神将永存于人们心中。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章先代是宗工:指许伯玉的前辈是王宗道,暗示其文才的继承。
  2. 君有无双国士风:形容许伯玉的品德与才华,超凡脱俗。
  3. 百战功多沧海外:强调他的军事成就,经历曲折。
  4. 一官身老岭云东:表明他在官场上年老,位于南方。
  5. 越庭诗礼皆能学:指他在文化方面的修养与成就。
  6. 爱客壶觞不说穷:表现出他的待客之道,胸怀宽广。
  7. 凤峤松阴石湖月:描绘自然景色,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
  8. 至今人想许中戎:表达对许伯玉的怀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许伯玉比作无双国士,提升其地位。
  • 对仗:如“百战功多”与“一官身老”,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意象如“凤峤松阴”、“石湖月”象征着高洁与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许伯玉的敬仰与怀念,表现了诗人对传统文人风范的追求与向往,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感人至深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峤:象征高洁、崇高的品格。
  • 松阴:象征清幽、宁静的环境。
  • 石湖月:象征美好、永恒的回忆。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的外在景象,更在内涵上表现了诗人与许伯玉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陈恭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宗工”指的是谁?
    A. 许伯玉
    B. 王宗道
    C. 陈恭尹
    D. 许中戎

  3. “凤峤松阴石湖月”描绘的是怎样的意境?
    A. 高洁与宁静
    B. 热闹与繁华
    C. 战斗与荣誉
    D. 贫困与落寞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卫八处士》 - 白居易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寄许伯玉》与《赠卫八处士》: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与怀念,前者侧重于文化与品德,后者则更强调友谊与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传》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