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村夜百机息,桑榆辨渺茫。
犬声一巷月,人语满船霜。
秋远荞花静,宵深橘叶香。
幽怀无与晤,独立咏沧浪。
白话文翻译:
在宁静的村夜,各种机器都已停止运作,远处的桑树和榆树在夜色中显得模糊而遥远。犬吠声在小巷中回荡,人的谈话声伴随着月光洒满了船只,似乎在诉说着冷清的霜夜。秋天渐远,荞麦花依旧静谧,夜深时橘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我的幽幽思绪无人倾诉,我只能独自站立,吟唱着对沧海的感慨。
注释:
- 百机息:指各种农具、机器等停止运作。
- 桑榆:桑树和榆树,常用于象征乡村的宁静。
- 犬声一巷月:形容夜晚小巷中,犬吠声和月光交织的景象。
- 人语满船霜:形容船上人声鼎沸,似乎在与寒霜相伴。
- 秋远荞花静:秋天渐行渐远,荞麦花的安静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
- 宵深橘叶香:夜深时,橘树的叶子散发出香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 幽怀无与晤:内心的情感没有人可以倾诉。
- 独立咏沧浪:独自站立吟唱,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费锡璜,清代诗人,生于1737年,卒于1813年,字景生,号云岭,江西人。费锡璜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乡村风光,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农村经济和社会生活逐渐稳定的时期,诗人以村夜为题材,描绘了农村宁静的夜晚,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村夜》以宁静的乡村夜晚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体悟。诗的开篇即以“百机息”引入,描绘了乡村在夜幕降临后逐渐归于静谧的状态,给人以安详的感觉。接着,以“犬声一巷月”和“人语满船霜”两句来描绘小巷与船上的交响,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狗吠声和人语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温馨的乡村夜景。
诗中“秋远荞花静,宵深橘叶香”则通过秋天的气息和花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静谧,给人以思考的空间。最后两句“幽怀无与晤,独立咏沧浪”则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哲思和情感的共鸣。
整首诗情感细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递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乡村宁静的向往,给人以深思的余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村夜百机息:描绘了夜晚,村庄内的机器和农具都已停止,呈现出一种安静的氛围。
- 桑榆辨渺茫:在夜色中,远处的桑树和榆树显得模糊而遥远,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 犬声一巷月:小巷中传来的犬吠声与月光相伴,形成一种温暖的乡村夜景。
- 人语满船霜:人的谈话声与寒霜相呼应,描绘出一种冷清而又生动的生活场景。
- 秋远荞花静:秋天的气息渐渐远去,荞麦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宁静。
- 宵深橘叶香:深夜时,橘树的叶子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幽怀无与晤:内心的情感无人倾诉,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独立咏沧浪:独自站立吟唱,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百机息”比喻村庄的宁静,生动形象。
- 对仗:如“犬声一巷月,人语满船霜”,在形式上形成了对称美。
- 拟人:如“橘叶香”,将自然物拟人化,表现出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宁静的村夜,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内心情感的孤独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村夜:象征宁静与安详。
- 犬声:象征生活的气息。
- 人语: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 荞花:象征秋天的静谧。
- 橘叶香:象征自然的美好与芬芳。
- 沧浪:象征人生的无常与深远。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村夜中,各种机器的状态是: A. 正在工作
B. 已经停止
C. 继续运行
D. 不清楚 -
“犬声一巷月”中的“犬声”主要表现了: A. 安静
B. 生动的乡村生活
C. 孤独
D. 冷清 -
诗中“幽怀无与晤”表达了诗人的: A. 快乐
B. 孤独感
C. 对生活的热爱
D.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村夜》和杜甫的《春夜喜雨》,两者均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春夜喜雨》更侧重于自然的变化与人们的感受,而《村夜》则更注重村庄特有的生活气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