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四时曲 春》

时间: 2025-01-09 14:24:57

霁江浮春新水肥,粼粼鸭绿东风微。

波心上下舴艋滑,钓车香饵卷落晖。

纤鳞噞喁锦穿柳,半留卖钱半换酒。

烂醉茅檐红杏家,折花簪发把两手。

沙岸寻芳青骢嘶,弹丝吹竹挟蛾眉。

笑指渔父何寂寞,渔父掉头我自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霁江浮春新水肥,粼粼鸭绿东风微。
波心上下舴艋滑,钓车香饵卷落晖。
纤鳞噞喁锦穿柳,半留卖钱半换酒。
烂醉茅檐红杏家,折花簪发把两手。
沙岸寻芳青骢嘶,弹丝吹竹挟蛾眉。
笑指渔父何寂寞,渔父掉头我自乐。

白话文翻译:

江水清澈,春天的水滋润丰盈,波光粼粼的鸭子在微风中嬉戏。
船只在波心上轻轻滑动,钓鱼的车上香饵随波光荡漾。
细小的鱼鳞在柳树间闪烁,半是留给买卖的钱,半是用来换酒。
我在茅檐下醉酒,红杏花前,折花簪在发上。
沙岸上寻芳,青骢马嘶鸣,拨动丝弦吹竹,伴着美人的眉眼。
我笑指渔父何其寂寞,渔父却回头,我自乐其中。

注释:

  • 霁江:指雨后清澈的江水。
  • 舴艋:小船,古时用来捕鱼或运输的船只。
  • 纤鳞:细小的鱼鳞,形容水中的鱼儿。
  • 烂醉:形容喝醉酒的状态。
  • 青骢:一种马,青色的鬃毛。
  • 蛾眉:指美人的眉毛,形容女子的美丽。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渔父这一形象,隐喻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汝燧,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水乡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陶醉与对生活的享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渔父四时曲 春》描绘了春天的江南水乡,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情态。开篇即以“霁江浮春新水肥”引入,展现出春水的丰盈与生机。随着诗句的推进,鸭子嬉戏、船只轻滑,渔父与酒的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春日渔村的生动画面。

诗中反复出现的“我自乐”强调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渔父孤独的反思,形成了一个对比,表现了对自由与内心宁静的追求。而“笑指渔父何寂寞”一语,虽是调侃,却也流露出诗人对渔父生活的理解与认同。

整首诗浑然天成,词句流畅,情景交融,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洞察与敏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霁江浮春新水肥”:春天刚刚到来,雨后江水丰盈。
    • “粼粼鸭绿东风微”:水面波光粼粼,鸭子在微风中嬉戏。
    • “波心上下舴艋滑”:小船在波心中上下滑动,轻盈自在。
    • “钓车香饵卷落晖”:钓鱼的车上香饵随光影荡漾。
    • “纤鳞噞喁锦穿柳”:鱼儿在水中穿梭,闪闪发光。
    • “半留卖钱半换酒”:鱼一半留作买卖,一半换取美酒。
    • “烂醉茅檐红杏家”:醉酒后在杏树下,享受春日的美好。
    • “折花簪发把两手”:折花簪在发上,手中把玩。
    • “沙岸寻芳青骢嘶”:在沙岸上寻花,马儿嘶鸣。
    • “弹丝吹竹挟蛾眉”:用丝弦与竹子伴奏,描绘美人的眉目。
    • “笑指渔父何寂寞”:调侃渔父的孤独。
    • “渔父掉头我自乐”:渔父转身离去,而我却乐在其中。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对比渔父的孤独与自己的快乐,表现了对生活的不同态度。
    • 拟人:描绘鸭子、鱼儿等,赋予它们生命与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水乡景色,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自得其乐的内心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意象分析:

  • :象征生机与活力,代表着春天的到来。
  • 渔父:象征一种简单、自由的生活状态,与现代喧嚣形成对比。
  • 美酒:代表着享受生活的态度,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霁江”指的是:

    • A. 雨后的江水
    • B. 晴天的江水
    • C. 清晨的江水
    • D. 夏天的江水
  2. “纤鳞噞喁锦穿柳”中的“锦”指的是:

    • A. 美丽的鱼
    • B. 精美的丝绸
    • C. 丰富的色彩
    • D. 细小的鱼鳞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翁》:王维
  • 《江上渔者》:张志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渔翁》同样描绘了渔者的生活,但更强调了自然与人的和谐。而赵汝燧的《渔父四时曲 春》则更侧重于对春日生机的描绘,展现了个人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诗经·楚辞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