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首渔郎不解愁,长歌箕踞亦风流。
江上事,寄蜉蝣。灵均那更恨悠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白发渔夫,他无忧无虑,不懂得忧愁,纵情高歌,姿态洒脱。江上的事情就像那蜉蝣般短暂,灵均(指屈原)又怎么能忍受这种无尽的忧愁呢?
注释:
- 白首:白头,形容年老。
- 渔郎:指渔夫。
- 不解愁:不懂得忧愁。
- 长歌:高声唱歌。
- 箕踞:用箕形坐姿,形容悠然自得的样子。
- 风流:洒脱,潇洒。
- 蜉蝣:一种短命的小昆虫,常用来比喻短暂的生命。
- 灵均:这是屈原的别名,他的忧愁与渔夫形成鲜明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蒲寿宬(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著称,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来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渔夫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对世事无常的理解与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渔父词十三首》中的这首诗通过渔夫的形象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悟。诗中渔夫的悠然自得与屈原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通过“白首渔郎不解愁”一句,诗人揭示了渔夫对世俗烦恼的无知和无畏,仿佛他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生存的真谛。长歌箕踞,既是渔夫的悠然自得,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淡泊与从容。
而“江上事,寄蜉蝣”则通过蜉蝣的短暂生命,突显了世事的无常与短暂。与渔夫的洒脱相比,屈原的“灵均那更恨悠悠”则流露出一种更深沉的无奈与忧伤。诗人在此刻巧妙地引入了历史人物,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整首诗不仅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的感悟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首渔郎不解愁:年老的渔夫不懂得什么是忧愁,表现了他的无忧无虑。
- 长歌箕踞亦风流:渔夫高歌而坐,姿态潇洒,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满足与洒脱。
- 江上事,寄蜉蝣:江上的事情如蜉蝣般短暂,暗示世事无常。
- 灵均那更恨悠悠:屈原的忧愁更加深沉,反映出他对生命无常的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上的事情比作蜉蝣,强调生命的短暂。
- 对仗:如“白首”和“长歌”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蜉蝣拟人化,强调其短暂与脆弱。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人生、时间和命运的思考,表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渔夫的洒脱与屈原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郎:象征着自由与洒脱的生活。
- 蜉蝣:代表短暂与无常,暗示生命的脆弱。
- 灵均:象征着深沉的忧伤与哲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首渔郎指的是: A. 年轻的渔夫
B. 年老的渔夫
C. 忧愁的诗人
D. 快乐的孩子 -
“长歌箕踞”中的“箕踞”形容的是: A. 坐姿
B. 站姿
C. 行走
D. 跳舞 -
诗中提到的灵均指的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屈原
D. 白居易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但更强调豪情与壮志,而蒲寿宬的诗则更偏向于对生活的淡泊与自然的恬淡。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