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得渔村晚照》
时间: 2025-01-04 12:51: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
出门老妪唤鸡犬,张敛蓑衣屋头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
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白话文翻译:
渔夫在溪边捕到鱼,围绕着小溪贩卖,
小船停靠在柴门外。
出门时,老妇人呼唤着鸡犬,
在屋顶上晒着蓑衣。
卖鱼得到了酒钱又得到了收入,
归来后醉倒在地上睡着了。
小儿在旁边唧唧喳喳地问煮米的事,
白鸥飞去芦花间的烟雾。
注释:
- 渔师:指渔夫,捕鱼为生的人。
- 绕溪卖:在溪边贩卖鱼。
- 小船横系:小船横着停靠,系在岸边。
- 老妪:老妇人,通常指年长的女性。
- 唤鸡犬:呼唤鸡和狗,表示家庭的生活气息。
- 张敛蓑衣:把蓑衣晾晒或收起,表示渔夫的生活细节。
- 醉倒:喝醉了,指的是因酒而沉醉的状态。
- 啾啾:形容小儿说话的声音,生动活泼。
- 白鸥飞去:白色的鸥鸟飞走,给画面增添了生机。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具体典故,但展现了宋代渔村生活的真实画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与农渔民的朴实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照,字伯扬,号松隐,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常以自然景物和民间生活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是渔村生活兴盛的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渔民的生活逐渐富裕,诗中真实描绘了那时渔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
诗歌鉴赏:
《分题得渔村晚照》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渔村的生动场景,展现了渔民的日常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诗的开头以“渔师得鱼绕溪卖”引入,直接切入主题,描绘出渔民捕捞与贩卖的忙碌景象,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小船横系柴门外”则进一步勾勒出渔村的宁静场景,增添了生活的细腻感。
接下来,诗中提到“出门老妪唤鸡犬”,不仅描绘了老妇人日常生活的场景,更反映出家庭的温馨与和谐。这里的“鸡犬”不仅是家庭的象征,也暗示着生活的安定。“张敛蓑衣屋头晒”则显示了渔民的勤劳,蓑衣是渔民的必备之物,晒蓑衣的细节让人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气息。
“卖鱼得酒又得钱”表现了渔民的丰收与满足,而“归来醉倒地上眠”则展现了渔民在辛劳之后的放松与享受,体现了生活的简单与快乐。最后一句“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以孩子的天真与自然的美好结束,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再现了渔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了平凡生活中的诗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渔师得鱼绕溪卖:描绘渔夫捕到鱼后贩卖的情景,表明生活的忙碌。
- 小船横系柴门外:小船停靠在门外,展现出渔村的自然环境。
- 出门老妪唤鸡犬:老妇人与家畜的呼唤,体现家庭的温暖。
- 张敛蓑衣屋头晒:晒蓑衣的细节,增加生活的真实感。
- 卖鱼得酒又得钱:渔夫的丰收,象征生活的富足。
- 归来醉倒地上眠:表现渔夫的放松与享受生活的态度。
- 小儿啾啾问煮米:孩子的天真无邪,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 白鸥飞去芦花烟:自然的景色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
-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了细腻的比喻来描绘渔村的生活,如“醉倒地上眠”暗示生活的简单与放松。
- 拟人:小儿的言语“啾啾”,增加了生活的生动感。
- 对仗:诗中句子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体现了对渔村生活的赞美,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生活的朴实与乐趣。
意象分析:
- 渔师:象征着勤劳与简单的生活方式。
- 小船:代表着渔民的生计与生活环境。
- 老妪:体现家庭的温馨与传统。
- 蓑衣:象征渔民的劳动与生活的真实。
- 白鸥:代表自然的美好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渔师得鱼”指的是什么? A. 渔夫捕到鱼
B. 渔夫得到了酒
C. 渔夫在休息 -
“小儿啾啾问煮米”中,小儿的行为表现了什么? A. 天真与好奇
B. 沉默与无知
C. 厌烦与不满 -
诗中提到的“蓑衣”象征什么? A. 富裕
B. 劳动与生活
C. 休息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
- 王维《山居秋暝》:展示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美。
诗词对比:
- 徐照《分题得渔村晚照》 vs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两首诗都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关系,但徐照侧重于渔村的日常生活,而陆游则表现了一种更为内省的情感。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