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生纪云璞君族弟也依之学佛两载合掌诵佛而化璞君喜为往生之徵贻书远告即用其见赠韵论次其事》
时间: 2025-01-01 17:50:21意思解释
邓生纪云璞君族弟也依之学佛两载合掌诵佛而化璞君喜为往生之徵贻书远告即用其见赠韵论次其事
作者: 沙元炳 〔清代〕
原文展示:
的薏生于莲,甘苦同一天。
谁甘复谁苦,转眼换尘鲜。
究其甘苦种,藕实二何先。
藕空实有心,何者相因缘。
实落还成藕,生性胡同然。
华如车轮大,叶或小如钱。
处秽比君子,宅净胎圣贤。
净秽性不二,差别随境迁。
自非粲莲舌,此蕴终难宣。
璞老莲邦客,蓄念金刚坚。
成佛佛有待,翻让灵运前。
眷属字纪云,两载从餐眠。
熏染岂云久,入苦遂能蠲。
灵山华藏海,仅挹埃与涓。
便闻弥留顷,合掌迎金仙。
想有幡幢葆,天半纷反翩。
宁歇懈慢国,会叩莲池边。
化为池中华,色异根当连。
璞也跻百岁,定证如来禅。
指月明净性,魄满光自圆。
礼日参初观,寂照穷悲泉。
十念非诳语,吾曹庶勉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莲花的生长和其甘苦的哲理,表达了人在世间的苦乐交织。作者通过莲与藕的比喻,探讨了生命的因缘和存在的意义。莲花的洁净与污秽形成对比,强调了人心的纯洁。诗中提到的“合掌迎金仙”暗示着对佛教信仰的追求与期盼,最后以“十念非诳语”呼应了修行的坚定。
注释:
- 薏生于莲:指薏米生长在莲花之中。
- 甘苦同一天:甘与苦是共存的。
- 藕空实有心:藕虽然空但却有内心。
- 净秽性不二:净与秽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 十念非诳语:十念是佛教中的念佛修行,强调其真实有效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沙元炳,清代诗人,致力于佛教文化的传播与研究,作品多以佛教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该诗产生于诗人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和对亲友的祝福,表达了对往生的向往与对修行的坚定信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寓意深刻,展现了人生的哲学思考。莲花生于污泥而不染,象征着人们在尘世中应保持内心的纯净。诗中运用大量比喻,如“华如车轮大,叶或小如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诗人强调净秽不二,这一理念与佛教的核心思想相吻合,传达了人们在修行中应当超越表面现象,追求内在的真实。整首诗在情感上贯穿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信仰的追求,既有对佛教智慧的敬仰,也有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的薏生于莲: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 甘苦同一天:强调人生的两面性。
- 藕空实有心:探讨存在的本质。
- 净秽性不二:佛教哲学的体现。
- 十念非诳语:强调修行的真实。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莲花与藕的关系来比喻人生的苦乐。
- 对仗:整首诗有着严格的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甘苦相伴的人生哲理和对佛教信仰的追求,强调内心的修行与外在的无常。
意象分析:
- 莲花:象征纯洁与高尚。
- 藕:代表着人生的复杂与真实。
- 金仙:代表着对超脱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甘苦同一天”是什么意思?
A. 甘与苦是相互独立的
B. 甘与苦是共存的
C. 只有甘没有苦
D. 只有苦没有甘
答案:B -
“净秽性不二”体现了什么哲学思想?
A. 事物是绝对的
B. 事物之间有明显的划分
C. 表象与本质的统一
D. 物质与精神的对立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心经》:探讨空与无的哲学。
- 《净土宗经典》:对佛教信仰的深入研究。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讨论两位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不同理解与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大辞典》
- 《佛教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