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阮郎归
黄庭坚
词付之盈盈娇女似罗敷。湘江明月珠。
起来绾髻又重梳。弄妆仍学书。
歌调态,舞工夫。湖南都不如。
它年未压白髭须。同舟归五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如同罗敷般美丽的女子,似乎是为她而作。湘江的明月如同珍珠般闪耀。她起床后缠好发髻,又重新梳理头发,精心打扮,仿佛在学习书法。她的歌声和舞姿都十分优美,然而相比之下,湖南的风景却显得逊色。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年,我能够不再白发苍苍,与她同舟归去五湖。
注释:
字词注释:
- 盈盈: 形容女子娇柔可爱,形态轻盈。
- 罗敷: 古代美女的代称,典出《诗经·楚辞》。
- 绾髻: 形容梳理发髻。
- 弄妆: 指打扮、化妆。
- 歌调态: 歌声的曲调和姿态。
- 工夫: 技艺、技巧。
- 未压白髭须: 指未来不再有白须,寓意年轻。
典故解析:
- 罗敷: 出自《楚辞·离骚》,是古代美人的象征,代表了理想中的女子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被誉为“山谷词”。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该词创作时期正值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文人多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美丽事物为主。黄庭坚在此词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青春岁月的珍惜。
诗歌鉴赏:
《阮郎归》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美感的词作,展现了黄庭坚对美丽女子的细腻描绘和对青春的渴望。词中通过“盈盈娇女似罗敷”开篇,立刻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罗敷作为古代美人的代表,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一位美丽的女子,突显了她的娇美和优雅。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作者通过描写女子的起床梳妆过程,展现了她的精致与用心,这不仅是对女子外表的赞美,更是对她内在气质的赞扬。尤其是“弄妆仍学书”,在打扮的同时,她还在追求更高的文化修养,体现了女性独立自主的一面。
“歌调态,舞工夫”则让人感受到她在音乐与舞蹈中的才华,诗人对她的赞美几乎是无可挑剔的。然而,接下来的“湖南都不如”则是对环境的暗示,虽然美丽的女子让人心醉,但她的美丽也让周围的风景显得黯然失色。
最后一句“它年未压白髭须,同舟归五湖”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未来的期许,渴望与她共同回归美好的记忆,暗示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的珍视。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真实的情感,充分展现了黄庭坚对女性美的赞美,对文化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词付之盈盈娇女似罗敷。
描述一位如罗敷般美丽的女子,词的内容围绕她展开。 -
湘江明月珠。
湘江的明月如珠般璀璨,衬托出女子的美丽。 -
起来绾髻又重梳。
她起床后梳理发髻,展现她的细致与优雅。 -
弄妆仍学书。
她在打扮的同时,也在追求文化知识。 -
歌调态,舞工夫。
她的歌声和舞姿都很美,显示出她的才华。 -
湖南都不如。
即使是美丽的环境,也比不上她的美。 -
它年未压白髭须。
期望未来仍能保持青春。 -
同舟归五湖。
希望与她共同回归美好的记忆。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湘江的明月比作珠子,强调其美丽。
- 对仗: 各句的结构和内容对称,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美丽女子的赞美,展现了对青春的珍惜与向往,透过对美好事物的描绘,传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盈盈娇女: 美丽的女子,象征青春和活力。
- 湘江明月: 象征美好与宁静的环境。
- 白髭须: 象征岁月的流逝与对青春的渴望。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 该诗通过对女子的描绘,反映出宋代文人对女性美的崇尚及对文化生活的向往,体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盈盈娇女”中“盈盈”指的是: A. 轻盈可爱
B. 大方得体
C. 聪明伶俐 -
“湘江明月珠”中的“珠”是用来比喻什么? A. 水
B. 明亮
C. 太阳 -
“同舟归五湖”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的《阮郎归》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黄庭坚更注重女子的美丽与才华,而李清照则更偏向于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