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书呈几复三首》

时间: 2025-01-01 11:48:50

秋虫振羽惊寒梦,河汉西斜夜独兴。

欲罢不能呼子起,新凉宜近读书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漫书呈几复三首
作者:黄庭坚

秋虫振羽惊寒梦,
河汉西斜夜独兴。
欲罢不能呼子起,
新凉宜近读书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情景。秋虫在寒冷的夜晚鸣叫,惊醒了梦中的人。银河在夜空中逐渐向西斜落,独自感受到这份宁静与兴致。尽管想要停止阅读,但却无法自制,只好在新凉的空气中,继续在书灯下读书。


注释:

字词注释:

  • 秋虫:指秋天的虫鸣,常用来渲染季节的氛围。
  • 振羽:形容虫子振动翅膀,发出声音。
  • 河汉:指银河,即天上的星河。
  • 西斜:形容银河的倾斜,暗示时间的推移。
  • 欲罢不能:想要停止却无法做到。
  • 呼子起:呼唤孩子起床,指代家庭生活的细节。
  • 新凉:指新近的凉爽,反映秋天的气候变化。
  • 读书灯:形容夜晚读书时所用的灯光。

典故解析:

  • 河汉:古人将银河称为“河汉”,表现了中国古代人对宇宙的认识和想象。
  • 秋虫:古人常用虫鸣来描绘秋天的景象,李白等诗人也有类似表述,体现了中国诗歌的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诗风以清新、婉转著称,擅长山水、田园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他对诗歌与书法的深入研究阶段,表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阅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秋夜的场景,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诗的开头“秋虫振羽惊寒梦”以虫鸣为引,暗示着秋天的寂静与寒意,虫鸣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对人心的触动,令人从梦中惊醒。接着的“河汉西斜夜独兴”,则通过银河的移动,表现时间的流逝,诗人此时的孤独与兴致。最后两句“欲罢不能呼子起,新凉宜近读书灯”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书籍的依恋。尽管外界的凉意和夜色催促他休息,但他却沉浸在书本的世界中,无法自拔。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外在的自然引入内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独特感受及其对知识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虫振羽惊寒梦:秋天的虫鸣声响起,打破了寒冷夜晚的梦境。
  2. 河汉西斜夜独兴:银河在夜空中西斜,诗人独自感到内心的愉悦。
  3. 欲罢不能呼子起:尽管想要停止阅读,仍然无法做到,甚至想呼唤孩子起床。
  4. 新凉宜近读书灯:新近的凉意让人觉得适合在书灯下继续阅读。

修辞手法:

  • 拟人:虫鸣声被形象化为“振羽”,使自然界充满生机。
  • 对仗:如“欲罢不能”和“呼子起”,在句式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 象征:虫鸣、银河等意象象征着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夜的宁静与阅读的乐趣,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命细节的敏感。这种对书本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相辅相成,体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虫: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代表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河汉:象征着宇宙的无垠与时间的流逝。
  • 读书灯:象征着知识的光辉与智慧的追求,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河汉”指的是什么?

    • A. 冬天的星空
    • B. 银河
    • C. 湖泊
    • D. 山脉
  2. 诗人为何无法停止阅读?

    • A. 因为太累了
    • B. 因为对书本的热爱
    • C. 因为有虫鸣声
    • D. 因为天太黑了
  3. 诗中的“新凉”指的是什么?

    • A. 新鲜的空气
    • B. 新的书籍
    • C. 新的朋友
    • D. 新的季节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秋夕》 -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考,但情感基调更为豪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
  • 杜甫的《秋夕》:则突出了秋天的凄凉与人世的无常,与黄庭坚的宁静和对知识的追求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