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乔江州琵琶亭诗二首》

时间: 2025-01-04 09:52:35

共生壬子两仙翁,不为离春惜断蓬。

铁拨鹍弦遗响在,绣衣龙节赏音同。

穆曹技埒名俱胜,唐宋诗传句并工。

击节云篦定谁是,茫茫江月思何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乔江州琵琶亭诗二首 共生壬子两仙翁,不为离春惜断蓬。 铁拨鹍弦遗响在,绣衣龙节赏音同。 穆曹技埒名俱胜,唐宋诗传句并工。 击节云篦定谁是,茫茫江月思何穷。

白话文翻译:

两位仙翁同生于壬子年,不因离别春天而惋惜断蓬般的命运。 铁拨弹奏的鹍弦遗音仍在,绣衣龙节的人们共同欣赏这音乐。 穆曹的技艺相当,名声都显赫,唐宋的诗句流传,都同样精工。 击节赞叹,云篦究竟是谁的,茫茫江月引发无尽的思绪。

注释:

字词注释:

  • 壬子:中国传统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仙翁:指年高德劭的人。
  • 断蓬:比喻离散。
  • 铁拨鹍弦:指琵琶的弹奏。
  • 绣衣龙节:指官员的服饰,代指官员。
  • 穆曹:指古代著名的琵琶演奏家穆护和曹纲。
  • 技埒:技艺相当。
  • 击节:用手或器物敲打,表示赞赏。
  • 云篦:一种古代的乐器,此处可能指琵琶。

典故解析:

  • 穆曹技埒:指穆护和曹纲的琵琶技艺相当,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琵琶演奏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约1183-1243),字肃之,号木斋,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他在江州(今江西九江)琵琶亭所作,次韵乔江州的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岳珂游览江州琵琶亭时,受到乔江州诗的启发而作。琵琶亭因白居易的《琵琶行》而闻名,岳珂在此地感慨历史与音乐的交融,表达了对古代音乐家的敬仰和对诗歌艺术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琵琶音乐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古代音乐家和诗歌艺术的敬仰。诗中“铁拨鹍弦遗响在”一句,既描绘了琵琶音乐的悠扬,又暗示了历史的传承。而“击节云篦定谁是”则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深深陶醉和对艺术家的无限遐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共生壬子两仙翁”,以“仙翁”比喻两位同年出生的文人,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 “不为离春惜断蓬”,用“断蓬”比喻离散,表达了即使分离也不惜的豁达情怀。
  • “铁拨鹍弦遗响在”,通过“铁拨鹍弦”描绘琵琶的音乐,暗示了音乐的传承和历史的深远。
  • “绣衣龙节赏音同”,以“绣衣龙节”代指官员,表达了他们对音乐的共同欣赏。
  • “穆曹技埒名俱胜”,通过“穆曹”的典故,赞美了古代音乐家的技艺和名声。
  • “唐宋诗传句并工”,表达了对唐宋诗歌的赞美,认为它们同样精工。
  • “击节云篦定谁是”,通过“击节”和“云篦”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陶醉和对艺术家的遐想。
  • “茫茫江月思何穷”,以“茫茫江月”营造了一种深远而迷茫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音乐和诗歌的无尽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断蓬”比喻离散,“铁拨鹍弦”比喻琵琶的音乐。
  • 典故:如“穆曹技埒”引用古代琵琶演奏家的典故。
  • 对仗:如“穆曹技埒名俱胜,唐宋诗传句并工”中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琵琶音乐和诗歌艺术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崇,以及对历史和艺术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断蓬:离散的意象。
  • 铁拨鹍弦:琵琶音乐的意象。
  • 绣衣龙节:官员的意象。
  • 茫茫江月:深远而迷茫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断蓬”比喻什么? A. 离散 B. 音乐 C. 官员 D. 诗歌

  2. “穆曹技埒名俱胜”中的“穆曹”指的是谁? A. 古代诗人 B. 古代琵琶演奏家 C. 古代官员 D. 古代画家

  3. 诗中的“击节云篦”表达了什么? A. 对音乐的陶醉 B. 对官员的赞美 C. 对离散的感慨 D. 对诗歌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琵琶行》
  • 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琵琶行》与岳珂的这首诗都涉及琵琶音乐,但前者更多地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而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艺术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白居易诗选》
  • 《苏轼诗选》